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荣光·向上的力量|兰州百名优秀退役军人风采展(五)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在学习贯彻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浓厚氛围中,随着建党101周年、建军9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百名优秀退役军人风采展宣传活动。

  老兵从未走远!军旗永驻心中。他们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他们先发力、带好头,助力重振兰州辉煌;他们勇立潮头担使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立新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退役军人

5、李本河

  李本河,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1955年6月出生,1976年3月入伍,1979年12月退役,皋兰县黑石镇黑石村村民。李本河2010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1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获“甘肃省道德模范”称号,2021年荣获“陇原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退伍后,风华正茂的他毅然辞去乡团委书记,来到乡里新建的敬老院,只身挑起赡养全乡孤寡老人的重担。37年来,他既当院长又当职工,既当厨师又当保洁员,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的衣食起居。有些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他不仅要端屎接尿,也要为老人洗澡更衣。同时,他还养猪养鸡为老人增加营养,争取资金为老人改善居住条件,他先后精心照顾过45位老人,陪伴35位老人走过人生的最后阶段。37年的无私奉献,也让他从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

  1980年李本河从部队复员后,担任黑石川乡(现名黑石镇)政府团委书记。1982年,黑石川乡新建起了敬老院,院内有十多位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伺候老人是个苦差事,要照顾老人不但要有一颗爱心,还要细致入微、有耐心,最主要的是不怕苦、不怕脏、耐得住寂寞。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敬老院工作。然而,一心想为群众做点事的李本河看到这种情形,认为一名党员有义务,更有责任去照顾他们。李本河毅然辞去乡里的工作,担任起敬老院院长的职务,担当起了照顾这些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患有疾病的老人的责任,陪伴他们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结果这个责任一担就是37年,整个敬老院只有他一个工作人员,他既是院长又是厨师,既是清洁工又是洗衣工,里里外外,敬老院的一切都是他一人在操持着。没有周末、节假日,甚至连生病时换班的人都没有。37年里,为老人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端屎接尿,美化庭院,改善老人居住环境。冬天早早生火,从不让老人挨饿,受冻,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工作重复干,重复的工作同样干,他一如既往,从无怨言,多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了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李本河在照顾老人之余,自己养猪、养鸡,逢年过节就给老人们改善伙食。

  敬老院里的老人都是孤寡老人,很多是残疾人,来之前没人照料全身都很脏。李本河为他们洗衣服、洗澡。但还有一部分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为这些老人收拾屎尿,成了李本河难过的“关口”。李本河刚到敬老院没几天,一位老人便把大便弄到了床铺上。李本河掀开被子,一股恶臭扑面而来,他忍不住扔下被子,冲到房间外面一顿大吐。“干过几次就习惯了。我一直在想,谁还没有老的时候,他们没孩子,我就当自己是他们的儿子了。”说起当时的情形,李本河依然记忆犹新。

  敬老院的老人只要有个头疼脑热,他不管天有多晚、有多冷都会去找大夫看病,从不耽搁老人的病情。为改善老人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他养猪、养鸡,经常给老人换口味,增营养;为让老人不寂寞,心情舒畅,他给老人讲外面的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放老人喜欢的音乐;为改善老人居住环境,在2008年,他不辞劳苦,多次向乡上、县上争取资金,投资1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全面维修。后来又多方争取资金,为敬老院配套各类健身和娱乐设施,尽量做到不管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极大地满足老人们的需求。

  曾有一位姓朱的老人,因中风不得不住院治疗,在住院过程中,他把这位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端饭、喂饭、洗澡、叫大夫,还得端屎端尿。后来,这位老人还是瘫痪了,他就接到敬老院,与另一位瘫痪老人一同照顾起来。古语讲“久病床前无孝子,染恙榻前有慈母”,但这句话与李本河相隔十万八千里,老人病后,他比以前照顾的更加细心,他翻阅书籍,为老人搭配更加合理的营养伙食,怕老人久卧身上起虱子,过三天就为老人洗一次澡,换一次衣服,并且还得接大小便,就这样,一晃三年过去了,直到老人病逝。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农村,养老送终是件大事,为能让养老院里的老人走得“风光”,李本河提前准备寿衣等物品,并亲自操办老人的全部丧事,披麻戴孝等所有细节一丝不苟。30年来,李本河已经为35位老人当过“孝子”,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俗话说“老汉娃娃”,是说老人和小孩一样,总是情绪千变万化,有的老人稍不合心意,就会对李本河连骂带打,但他从不还嘴,任由老人打骂,等骂过了,打过了,他们就都又笑了。同时还有一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李本河同这些老人有着深深的感情。有一次,李本河患上了阑尾炎,必须住院做手术,可他却放心不下自己天天陪伴的老人们,直到妻子答应去敬老院照顾老人们,他才住进医院。手术治疗期间,他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总是牵挂着老人们,老人们也对他有着深深的感情,不见他的这些日子里,天天嚷着要去医院看望,但最终因行动不便而搁浅。李本河病刚好,就出院急匆匆赶回敬老院,几位瘫痪在床的老人看到李本河回来后都欣喜得老泪纵横,紧紧握着他的手不放,如同久别重逢的的亲人一样。大年三十晚上,他把包好的饺子端来煮给老人吃,把电视搬来让老人看,老人高兴,他就高兴。李本河为老人们做了37年的饭,自己却从没吃过一口敬老院的饭,每天他骑车往返于家和敬老院之间,自行车就骑坏了十几辆。尽管担任着“院长”的职务,李本河却是一名编外“临时工”。他刚上任时月工资45元,尽管后来他的工资有所提升,但还是只有数百元而已。由于长年累月伺候老人,他不能出外打工,家里的承包地也无暇顾及,在黑石川村,他家是公认的困难户。生活的艰难和窘迫的家庭状况也曾使李本河动摇过,1998年,正逢两个儿子上学急需用钱,而每个月300元的工资,对李本河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这时,李本河的姐夫在兰州给他找了一份门卫兼保洁的工作,每个月工资1000多元。当李本河在敬老院里说起这件事时,老人们泣声连连。看着老人们,李本河还是选择留了下来。他不是不能走,而是在他的内心深处,真的无法割舍这些老人,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他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这些老人。对于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们,李本河无愧于心,可是对自己的母亲,他却满怀愧疚,因为他从没有像照顾敬老院的老人一样照顾过自己的母亲。1987年10月,李本河母亲的病越来越重,与此同时,敬老院的张兰英和达秀英老人也都生了重病,需要人时刻照顾。思前想后,李本河还是留在了敬老院照顾两位老人。最终,妻子跑来告诉李本河母亲去世的消息,他禁不住跪在院子里嚎啕大哭。在母亲弥留之际,他还在照顾着敬老院的老人们,没能多看母亲一眼,这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说起这事,李本河的眼圈就红了,可当别人问,如果时间倒流,让他重新做一次选择,他会怎么办时,李本河却毫不犹豫地说:“我依然选择照顾孤寡老人,我母亲病重最起码有我兄弟姐妹和妻子守着,可这些老人无儿无女,身患重病,我不照顾谁照顾啊。”在敬老院工作的37年里,李本河先后照顾了45位孤寡老人,并为35位养老送终、披麻戴孝。从事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人们常说,付出就有回报,他的回报是孤寡老人得以安置,过得舒心。他总是笑着说:“这一辈子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45位孤苦无依的老人,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嘱托,对得起共产党员、退役军人这一称呼。!”这就是李本河,他用37年的时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一声到,一生到”是军人曾经的誓言,“陇原最美退役军人”李本河他将人生最宝贵的37年奉献给了敬老院的老人们,“退伍不褪色、退伍不退志”,他用13500多个日夜将端屎端尿、洗衣做饭这个平凡的难事,做出了令人敬仰的高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用无私的奉献换来45位孤寡老人晚年的幸福和安康,让我们向这位老兵致敬、向他看齐。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