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这个节目在春晚上获得无数好评,原来和咱甘肃有关!

    不知道小伙伴们都看今年的春晚了吗?有没有发现今年的央视春晚上舞蹈《敦煌飞天》实在太惊艳!中央芭蕾舞团带来的舞蹈《敦煌飞天》,舞者们灵动的动作翩若惊鸿在敦煌飞天曼妙的背景下完成一场历史与现代穿越时空的对话,春晚播出后收获网友无数好评,小姐姐们仿佛从敦煌壁画上走出的仙女。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无疑是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的见证人,而敦煌石窟则成为这一跌宕起伏的历史的记录者,它见证了异域艺术融合,更见证了中原王朝的成长,从隋朝初步统一全国的探索创新,再到大唐盛世下的自由包容、百花齐放,敦煌石窟艺术所体现的以唐代为代表的大国自信的精神内涵、美学意蕴,和其中对于时代性、超乎时代的装饰性以及超乎装饰的审美价值的艺术表达,是值得我们永恒探讨的课题。

    裙装是飞天服饰的主体,其形制及变化都比上身复杂。即裹于腰间基本长度到脚踩的裙子,里外双色面料,裙腰向下翻卷时露出里面的颜色,裙底摆处也多有裙边并与裙色不同。隋唐时期的飞天图像,在飞天的腰腹部位往往裹有一件或两件腰裙,没有前后片之分。 这是为一种长方形的布片围系与腰间,长度较长,宽一般为包裹住臀部或者到膝盖部位;二为闭合的裙摆, 腰围宽大,需要用系带固定,此裙样紧贴躯体,有较长的线条。若裹一件腰裙,裙长大多及臀部,裹两件时下一层多及膝部。裙纹流畅、飘逸、贴体,面料同长裙质地,柔软飘逸。

    帔帛为飞天身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装饰 ,《敦煌学大辞典》中对其解释为古代妇女围巾。在隋代帔帛短而细,单色居多,从唐代起帔帛变化开始丰富,长度不断增长,圆环也变大,为正反双色,多为绿红色。第一种 : 此类帔帛的重要特征是整体造型如火焰一般,多出现在隋代,与壁画火焰纹动势相同,如隋代第 419 窟。前期帔帛尾端及裙摆多处理为呈牙旗的形态,而后期被帛的弯曲感增强,尾端处理为向内 卷曲。第二种 : 此类帔帛布长而又宽大,多将其缠绕于双臂,搭在身前或身后,形成一个圆环状,两端多作两条飘带,帔帛的两端则多做卷曲状,与彩云相呼应。 第三种 : 在第二种方式的基础上还发展出手抓巾式,在敦煌莫高窟可以发现舞伎常常使用此种持巾的方式。

    敦煌石窟中的首饰簪花是指在梳妆好的发式上,饰各种绢花以作妆饰。莫高窟早期妇女妆饰受到外来艺术形象的影响,簪花出现在贵妇、仕女、伎乐、飞天、菩萨发髻上,其表现形式也各有其特点。中央芭蕾舞团的舞者们,为大家献上如此美丽的舞蹈,也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敦煌乃至甘肃文化艺术的魅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