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多家中央主流媒体集中报道甘肃省临夏州 “非遗+扶贫”

499cefb8c289a4fd45bad406a61d5ce.jpg

10月13-14日,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文化十分》、中国日报、农民日报社、环球时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扶贫》、中国旅游报、光明网、中国手艺网、文旅中国等10余家中央主流媒体记者,走进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积石山县,开展了“非遗+扶贫”主题采风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国家重点支持地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情况和优秀实践案例,宣传报道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先进经验,传播、展示非遗和传统工艺的魅力,探索“非遗+扶贫”有效工作路径。

图片1.png

10月13日,各媒体记者在积石山县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尕主麻,并在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实地调研了解工坊建设情况、保安腰刀的具体制作流程、腰刀生产过程中传统人力打造及现代机械介入的占比情况等。

0fed9cbc42eab9180716291e754e71c.jpg

10月14日上午,各媒体记者在临夏县青韵砖雕有限公司调研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情况,采访了该项目相关传承人群,观摩砖雕生产流程,并就产品销售情况、下一步销售思路进行了解掌握。

d6c541e9cfca12193c44ddcbd619fa7.jpg

图片2.png

8db005d66fcac6b19b2bd6c7053e6af.jpg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非遗+扶贫”10个重点支持地区之一。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于2018年设立了两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f243ae4eb656d03c886a9dff548b714.jpg

目前,临夏砖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采取“公司+人员培训+技术授权+派发订单+连锁工坊+家庭作业”等模式,吸纳贫困人口就业,首期培训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人、低保户26人、残疾人4名),建立连锁工坊3家;选派11名砖雕技师(7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了临夏砖雕高级研修班,这些人已经逐步实现稳定就业与脱贫。

04ed8ce8bc5e0e9d26a1508fc13248e.jpg

积石山县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自2018年11月挂牌成立以来,对参与保安腰刀锻制技艺的47名传承人及学徒工进行深入摸底调查,其中25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对所有工坊参与人员从构图设计、制作技艺等方面进行培训,达到从苦力型到技艺型的转型,最终实现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2cbefbb890020ea745a12d30982c466.jpg

近年来,甘肃省各级文化旅游行政部门和相关传承人在非遗保护工作实践中,已认识到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地域特色,依托其广泛的社区基础,通过组织开展生产性保护,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同时,有助于帮助贫困群众提高收入,解决生活困难,通过非遗助推扶贫已成为地方政府和非遗传承人的共识。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工作中,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将农村妇女、贫困家庭组织起来,通过授徒传艺,开展传承创新,将全省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脱贫攻坚。

a54c28f2f7b5a8767dba5738c5f0fff.jpg

截至目前,已指导各相关市州采取灵活模式建设各级各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全省已通过各种途径建设各级各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06家,吸纳就业476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81户、2246人。近两年来,甘肃省建设的106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累计组织培训381期,培训人数9738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受训2980人次,开发非遗文化创意产品64861个,订单订货量23.5万元,学员月均收入接近2200元。

5e2c7fcfe736da7cad9020c021eac71.jpg

同时组织动员甘肃省部分优秀非遗扶贫工坊8月23日、9月7日连续两次参与文化旅游部非遗司在山东济南市百花洲开展的非遗扶贫展销活动,目前已有70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145款、500多件产品进入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展示展销,成效明显。下一步,甘肃省各级文化旅游部门将进一步加大非遗扶贫工作力度,持续组织参加济南百花洲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销、组织参加成都国际非遗节、在省会兰州市积极协调设立营销点,遴选有条件和意愿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进行展销,强化线上线下宣传力度,帮助非遗产品打开销路,将全省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更大的成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