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

-
暖风习习——戈壁上的宝贝
《暖风习习——戈壁上的宝贝》访谈节目荣获由国家文物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2025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精品项目。
-
把历史“别”在衣襟里“贴”在冰箱上,武威市博物馆莲花藻井砖冰箱贴、胸针来啦!
千年魏晋莲花藻井砖,于今朝化身为一枚金属冰箱贴,在时光流转中焕发新生。这枚文创作品萃取武威市博物馆馆藏藻井砖之魂,将砖石上色彩明丽、对称规整的莲花图案精心撷取,让魏晋古韵与现代实用达成精妙交融。
-
扇子的起源
在古人的夏天里,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扇子。扇子可以说是古代最常见的纳凉用品了,我们在无数诗词书画中,都能看到扇子的身影。
-
秦的文字和文献编纂
秦国及秦朝的文字,上承殷周古文字之遗韵,下启汉以后中国通用文字之先河,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通行文字的正宗。秦的文献编纂以《秦记》《吕氏春秋》为代表,奠定了中国数千年文史编纂的模式。成就斐然,影响深远,是发源于甘肃的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甘肃省6名摄影家的6件摄影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近日,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入选作品公布,甘肃省6名摄影家的6件摄影作品入选。其中,厍运涛的《沙海逐绿行(组照)》获评评委会推荐作品,李韬的《大地的奉献》、丁丕青的《草原上的奥林匹克(组照)》、杨晓宏的《高山上的鸡司令(组照)》、张永鑫的《从窑洞里走出的农民艺术家(组照)》和刘怀裕的《科技为农业插上金翅膀(组照)》入选。
-
古代敦煌悬泉置的人们如何避暑
农历六月,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三伏天。三伏天是我国传统历法(干支历)结合节气划分出的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期。古人认为夏季的酷热与“庚”日(五行属金,金生水,但火克金,火旺则金伏)有一定关联,并总结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左右开始进入最热的阶段,而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则标志着酷热进入尾声。
-
《仲裁零距离》诉求“码”上说 ——甘肃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解纷质效纪实
无需跑腿、不用排队,只需手机扫码,劳动者的维权诉求就能直达仲裁机构,并在一周内获得回音。这是甘肃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省仲裁院”)立足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推出的“诉求‘码’上说”服务带来的新变化。该举措通过“线上倾听+线下化解”的闭环模式,将服务窗口前移至群众“指尖”,探索出一条劳动争议源头治理的数字化新路径。
-
甘肃省第四届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科普技能大赛全面启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全民营养健康知识普及与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甘肃省第四届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科普技能大赛即日起正式启动。
-
甘肃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打造多元解纷“高速路” 跑出争议调解“加速度”
近年来,面对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仲裁院调解中心主动作为,着力构建“多元协同、分层递进、闭环管理”的劳动争议调解新模式,打通堵点、破解难点,不仅为劳动者高效维权开辟了“快车道”,也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器”,成功打造了化解劳动争议的“最优解”。
-
从“坐堂办案”到“上门问诊” 甘肃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打出调解质效提升“组合拳”
一场旨在从根本上重塑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正在甘肃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省仲裁院”)悄然展开。近日,该院正式启动“案件调解质效提升年”专项行动。
-
寻访“民歌之父”传奇丨走进青海 聆听穿越时空的西部旋律——王洛宾
2025年7月15日—16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杨建仁,“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王洛宾儿子王海成,文化学者、作家、编剧燕兵,兰州演出行业协会会长、甘肃志茗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焦勇先,受新疆欢乐盛典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肃省政府文旅智库专家林忠益邀请,走进青海,聆听穿越时空的西部旋律。
-
国家图书馆与敦煌研究院推进敦煌文献数字资源共享合作
近日,国家图书馆与敦煌研究院数字资源共享专项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副馆长魏崇,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副院长俞天秀出席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