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炯炯,神态安详,饱经风霜的脸庞像一本厚厚的书籍,他就是陇南市文县城关镇贾昌村抗美援朝老兵罗连。
他出生于1929年6月,一生历经无数的磨难,9岁丧父,在大哥罗建和母亲的抚育下,渡过苦难的童年。194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由于躲逃不及时,不幸被国民党军抓去当了壮丁,他被编入蒋云台的119军。蒋云台率部起义后,罗连看到解放军和蔼可亲、官兵平等是真正穷苦人民的队伍,便毅然留下来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投入陇南平定匪患的战斗。后来驻防甘肃天水。
抗美援朝开始后,罗连被选送到山东周村炮兵集训地进行短期集训。集训结束后,他便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部队,并于1950年10月下旬,跨过鸭绿江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斗中。
罗连回忆说,他经历了抗美援朝的五次重大战役。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美军仍判断中国不会出兵,而继续分兵冒进。在鸭绿江以南50公里处的温井地区,志愿军首战南朝鲜军。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云山之战打响。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抓住敌人骄傲轻敌、分兵冒进的良机,利用敌军怕近战夜战的弱点,采取隐蔽接近敌人,乘敌不备突然发起反击的方式,歼灭敌军1.5万人。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敌人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取得了同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在志愿军按计划示弱节节阻击后撤的情况下,敌进至志愿军预定作战地区。志愿军趁敌立足未稳,相继在西线、东线发起反击,重创敌军。12月1日,敌军丢弃大量武器装备,向三八线及其以南地区撤逃。12月5日,中朝人民军队收复平壤并继续向三八线推进。17日,中朝人民军队于追击中占领咸光,24日收复兴南。第二次战役,共歼灭“联合国军”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
第三次战役。1951年1月8日,中朝人民军队联合发起的进攻战役。美国侵略军被击退到三八线以后,一面利用既设阵地进行防御;一面抛出“停火建议”,企图争取时间调整部署,重整军队再行北犯。中朝人民军队决心不予敌以喘息之机,集中31万余人兵力,于12月31日17 时,迅即发起第三次战役。采取正面突破、穿插迂回、分割围歼的战法,迅速突破敌三八线既设阵地。1951年1月2日,敌军开始全线撤退。1月4 日,中朝人民军队解放汉城。5日,渡过汉江,至8日,占领水原、利川、骊州、原州一线。此时,敌军已撤至三七线附近。中朝人民军队识破了敌有计划向南退却,诱己深入待机反扑的企图,加上运输线延长,供应困难,为避免主力前出过远,遂于1月8日果断地停止追击,战役即告结束。这次战役,共歼灭“联合国军”1.9万余人,解放了汉城及三七线以北较大的地区。
第四次战役。1951年于1月25日对中朝军队发动全线进攻。这次进攻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统一指挥,集中兵力23万余人,企图乘中朝军队连续作战未得休整补充之机,将其压回到三八线以北。从1月25日开始,中朝军队以三个军在汉江南北地区依托野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有力地箝制了敌人主要进攻集团。第二阶段,从2月17日开始,中朝人民军队在全线转入机动防御,大量歼灭进攻之敌。3月14日,中朝军队主动撤离汉城。至4月21日,将敌阻于三八线附近地区。此时,敌军发现志愿军二线兵团已到达集结地域,便停止进攻,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历时87天,共歼敌7.8万余人。
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役。“联合国军”即在正面进攻的同时,积极准备在中朝军队侧后方登陆,企图“在朝鲜蜂腰部(安州至元山)建立新防线”。中朝人民军队为粉碎敌人的登陆计划,夺取战场主动权,继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对敌进行了第五次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0天,双方共投入100多万军队,相互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是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共歼敌8.2万人,粉碎了敌人企图在中朝军队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计划,摆脱了中朝军队在第四次战役中的被动局面。同时,经过这次战役的较量,迫使敌人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力量重新作出估计,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另外,据罗连介绍他还参加了平壤5.8空战、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等战斗。尤其在1952年平壤5.8空战中,罗连所在的炮兵部队协同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作战,战斗中他亲手击落美国制造AF84战斗机一架,荣立二等功,并在38军军部接受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新闻记者的联合采访。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罗连随部队于1953年10月回国,驻守东南沿海,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大陈岛等战役。
1956年,罗连转业到上海航运处工作,后调到甘肃省公安厅当了一名公安干警。1957年,思乡心切的罗连辞去公职回到文县,一直致力于家乡建设。现为文县水电局退休干部。
如今92岁高龄的罗连感到非常幸福,他嘴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社会真好,和平安定、生活富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