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甘肃省民政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盯残疾人兜底保障,加大政策、资金、工作倾斜支持力度,有效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改善了照护服务条件。
切实提高残疾人救助水平
坚持逐户上门主动排查与信息比对监测预警相结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整户纳入低保范围,并酌情提高保障类别,给予临时救助,切实提高救助水平。对于不能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低收入、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专门建立“单人施保”政策,将其中的重度残疾人纳入一、二类保障范围。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30.4万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十三五”期间为残疾人提供临时救助94.2万人次。
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
会同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先后两次提请省政府出台文件,完善了“两项补贴”制度政策,扩大了“两项补贴”对象范围。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甘肃省民政厅在全省部署开展了残疾人“两项补贴”“主动办”便民利民行动,通过与残疾人联合会加强信息共享比对,主动发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将其纳入“两项补贴”范围,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到2020年底,全省共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30.4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40万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0.26亿元,做到了应补尽补。
积极实施残疾人公益项目
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福彩公益金2052万元,组织实施“福康工程”和“福彩助残”公益项目,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装配假肢、矫形器659具,配置轮椅、助听器等康复辅具2670具,实施肢体畸形矫治手术90例。指导兰州新区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为兜底保障对象、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累计租赁辅具867件,提供现场理疗服务4459人次,努力减少因残返贫现象发生。
努力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
积极争取中央福彩公益金倾斜支持,加大省级福彩公益金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中央和省级福彩公益金累计投入1.42亿元,用于资助残疾人福利机构建设。目前,全省共有市级精神卫生福利机构6所、县级残疾人福利机构6所,共有床位1905张,在院供养对象1586人,累计救治救助精神障碍患者11.2万人次,有效减轻了精神障碍患者和重度残疾人家庭负担。
下一步,全省民政部门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残疾人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水平,切实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
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
统筹完善对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政策,依据身体状况、劳动能力、困难类型、困难程度、自救能力等因素,实施类别化、差异化救助。积极推广“资金+物资+服务”的救助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
不断优化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
经甘肃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从2021年1月起残疾人“两项补贴”省级指导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10元。最近,甘肃省民政厅专门下发了提标通知,还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6月底前完成提标和补发任务。同时,按照民政部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使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更加便捷。
不断提高残疾人福利服务水平
目前,全省还有8个市州未建成民政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甘肃省民政厅将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加快新建项目落地实施。不断探索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持续实施“福康工程”“福彩助残”公益项目,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