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甘肃省委组织部“我为群众办实事”人才服务产业发展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志智双扶,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组织来自西北师范大学、兰州文理学院等单位6名成员组成乡村旅游产业专家组,由甘肃省领军人才、西北师范大学把多勋教授带队,在甘南州舟曲县和陇南市康县开展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服务活动,通过技术指导、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等方式,与当地基层干部、技术人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交朋友、结对子,用心用力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以实际行动、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将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将智力“送到”老百姓心坎上。
一是精准厘清服务清单。乡村旅游省级专家服务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我为群众办实事”人才服务产业发展实践活动动员会精神,第一时间奔赴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与市县组织、文化和旅游部门召开乡村旅游产业服务对接会,传达宣讲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乡村产业服务活动,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意义。围绕“当好解决难题的技术顾问、培养人才的客座教授、技术推广的桥梁纽带、产业发展的参谋助手”的工作要求,对照“我为群众办实事”人才服务产业发展实践活动工作方案,进一步讨论列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服务清单,细化服务内容和工作任务,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深入调研产业现状。省级专家组把进村入户、现场调研作为开展服务工作的基础环节,克服舟曲、康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诸多困难,头顶烈日、跋山涉水,先后深入旅游扶贫村、旅游景区和旅游合作社以及经营企业,通过实地查看、走访群众、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技术需求,分享经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指点迷津。在舟曲县服务期间,专家服务团一行先后深入曲瓦乡城马村、巴藏镇各皂坝村、大川镇土桥子村、立节镇杰迪村,现场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提出了打造白龙江流域生态康养带的总体思路,确立了“诗画藏乡、康养舟曲”旅游品牌。在康县服务期间,先后深入康县长坝镇花桥村、岸门口镇朱家沟、阳坝镇梅园沟4A级旅游景区、白杨镇桂花山庄、阳坝镇珍爱茶山村、天鹅湖新村、两河镇中营村、长坝镇福坝旅游示范村,详细了解康县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深入部分旅游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民宿客栈及龙头企业座谈交流,先后与6个乡镇、9个村两委班子和36户旅游示范户面对面交流指导,为康县加快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导服务。
三是现场开展教学培训。乡村旅游产业专家组把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困难作为工作重点,改进服务方法,深入乡村,深入景区,深入经营单位,通过现场点对点讲解、面对面授课,集中开展辅导的方式,帮助县上理清思路,帮助群众解疑释惑,帮助基层解决问题。舟曲县、康县服务期间,专家团先后在旅游村现场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讲座5场,县上集中举办专题讲座2场,累计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500多人,使基层干部、乡村经营者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
四是倾心奉献解决难题。服务期间,乡村旅游产业专家组把办实事放在首位,尽心竭力为舟曲县、康县乡村旅游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尽全力解决实际问题。专家组组长、西北师范大学积极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接,把舟曲县、康县列为全省乡村旅游县创建争取政策支持。与舟曲县共同制定了合作帮扶清单和工作计划,动员舟曲县与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兰州文理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人才培训培养、产品开发设计、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开展帮扶。甘肃会展中心(集团)公司针对舟曲县立节镇杰迪村民宿服务水平不高问题,联系为舟曲县、康县民宿企业发放《酒店员工培训教材》20套,在会展中心电子屏常态化播放宣传片,帮助舟曲县、康县提升旅游形象。专家组现场指导30多次,帮助解决难题51项,提出意见建议80余条。
五是结对帮扶建长效机制。服务期间,专家组成员积极与当地乡村旅游负责人、经营人员、旅游企业、民宿代表交朋友、结对子,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建立联系,发挥专长长期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基层提高乡村旅游经营和发展水平。舟曲县专题召开县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全部参加的乡村旅游座谈会,组织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座谈交流。西北师大与舟曲县建立了合作帮扶工作计划;甘肃会展中心与舟曲县立节镇杰迪村旅游公司负责人、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阳坝镇珍爱茶山村、岸门口镇朱家沟民宿负责人等30多人交了朋友,建立了长期指导联系。兰州文理学院先后与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巴藏镇各皂坝村、大川镇土桥子村、康县阳坝镇珍爱茶山村、天鹅湖新村、阳坝镇梅园沟、长坝镇花桥村等景区和乡村旅游经营人员100多人建立微信和电话联系,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