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落实黄河战略——做强黄河文化产业

  编者按:

  黄河安澜,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特别是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现将部分市州文旅部门、省文物局和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处室的主要做法、典型经验等以专栏文章的形式予以刊发,示范带动全省文旅系统再接再厉,扛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责任使命。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事业靠产业、产业靠企业、企业靠项目的观念,全力做大做强黄河文化产业。

兰州老街

  提升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水平

  重点规划建设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打造提升2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未定级的80多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进行培育提升。截至2021年底,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入驻小微企业177家,较创建初期增长37.1%,总资产6.8亿元,目前正加快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定西浩瀚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综合体投入运营。

  加快世行贷款文化传承创新项目落地实施力度,该项目总投资21.5亿元,已开工建设5个,签订合同18个、签约金额2.35亿元。

  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甘肃嘉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认定2021年动漫企业,陆续推出《敦煌传奇》《伏羲传奇》《五泉传奇》《紫塞秋风》等甘肃本土文化动漫产品。

  策划“强省会·最美黄河故事”等主题活动,共评选出兰州老街、栖云小镇等8个黄河文化兰州段优秀文旅产业项目。

甘南州迭部县扎尕那生态旅游养生小镇效果图

  打造千亿级文旅康养产业

  文旅康养产业已纳入全省6大千亿级产业的14个产业链重点培育。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建立《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一本账》,储备文化旅游康养项目316个,已开工建设定西岷县天泉山民宿及中药康养建设项目、天水白鹿仓等190个项目,完成投资37.3亿元。

  突出黄河流域,积极与“甘肃佛慈”“奇正藏药”等省内中医药“龙头企业、重点文化旅游“骨干企业”及相关院校对接,做大做强一批黄河文旅康养企业。重点推进陇东南地区七大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已培育甘南州迭部县扎尕那生态旅游养生小镇、天水市秦州区平南文旅康养小镇等项目,开发优势康养产品。

  开展文旅康养业态、产品、商品进景区、进酒店、进社区、进乡村等“十进活动”,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组团参加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分别荣获1金8银15铜和1银2铜的好成绩。

  到“十四五”末,力争全省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4000亿元。

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打造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

  围绕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将打造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近年来,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省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达到7家,其中黄河流域3家。全省4条主题旅游线路入选全国百条精品旅游线路,2条线路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3条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覆盖全省黄河流域各市州。临夏八坊十三巷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示范带动黄河流域旅游消费升级。当前,武威铜奔马文化旅游景区等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永靖黄河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相关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县区加快创建全省“文旅名县”,黄河首曲文化公园、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甘肃黄河文化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年内发布。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近三年在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资源开发和乡村旅游项目中,支持黄河流域项目资金25121万元,扶持乡村旅游示范县、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及精品旅游民宿建设。全省沿黄14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乡),12个文化旅游类项目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融资贷款支持。

  积极推进黄河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建成省级及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93家。

  强化市场导向和产品驱动,持续打响“环西部火车游”“空中丝路快线”等产品品牌,与浙江长龙航空合作,实现省内重点旅游城市串飞。举办甘肃沿黄四市州旅游发展联盟联席会议等活动,与沿黄九省区联动,合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据统计,2021年全省接待游客2.7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2亿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29.7%和26.6%。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