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定西市加强设施建设 完善服务机制 促进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地处黄土高原和西秦岭山地交汇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脉纵横;全市总面积20330平方千米,下辖1区、6县;2018年常住人口282.17万人。定西是全国避暑旅游观测点城市,市内旅游景区和参观游览点达到60多处,定西是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等史前文化交汇地和全国重要的书画作品集散地,境内保存着以马家窑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多处人文历史遗迹,以红军长征通渭“榜罗会议”、岷县“岷州会议”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

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依托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把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2009以来,投资约2.5亿元,在新城区建成4.61万平方米的定西市博物馆、定西市图书馆、定西市大剧院;各县区也分别投入3.1亿元建设了县(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美术馆。

全市文化馆、公共图书馆上等级馆14个,其中文化馆一级馆1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4个,公共图书馆一级馆2个、二级馆1个、三级馆5个。全市公共图书馆馆藏量83.075万册、电子图书7.22万册、有效借阅证2.48万个、总流通人次56.032万人次、文献外借量53.47万册次,全市文化馆举办展览49个、培训班次80个、组织文艺活动150次。,建成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22个。全市共投入3.87亿元,完成182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46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改造提升。投入355万推进全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在46个乡镇完成144个村级服务点,实现县与乡镇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2015-2017年投资1000多万元,为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的1319个“百姓舞台”活动点配备音响、灯光、服装及桌椅等(定西创建的“百姓舞台”机制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57个项目之一)。推进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入1321万元发展旅游扶贫项目29个,支持3个深度贫困县和陇西桦林、临洮大王庄、渭源峡口、漳县青瓦寺、安定李家岔等5个村发展乡村旅游,2015-2018年,全市新改建旅游厕所287多座,到2020年末全市将新改建旅游厕所共计400多座。

在加强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的同时,把群众文化活动也延伸到了基层,全市组建文化惠民小分队223支(市级18支、县级和乡镇205支),招募文化志愿者901人,组织实施“双百千万”文化惠民小分队行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送文艺演出、送书画、送电影放映、送图书、送文博展览、送国学、送信息、送技术等,开展六个“一村一年(月)一场(次)”文化惠民活动品牌。2018年累计向群众送文化惠民服务活动4.75万场次,200多万群众受益。举办秦腔业余大赛、少儿书画大赛、“体彩杯”广场舞大赛、“亿联杯”声乐器乐大赛、诗文朗诵大赛、“送戏下乡”、“非遗”等各类公益性文艺展览和演出活动。加大指导培训民间文化社团力度,提升村社文化人才活动水平。全市登记在册的民间文艺组织、业余剧团1100个,参加民间自办文化社团人员近4万人,每年培训的乡镇和基层文艺骨干达3000多人(次)。

为保障特殊人群享受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市图书馆建成了盲文阅览室30㎡,购置盲文书籍600册和300套盲人阅读设备,配备盲文电脑、扫描仪、听书机2套;各县区图书馆也为视障人群设计音频馆,购置电脑、书籍、桌椅等相关设备,方便残疾人便捷、准确获取信息,享受海量文化资源无障碍畅听服务。市、县区文化馆文化馆(站)、图书馆全部活动场所每天(包括节假日)对残疾人免费开放8小时以上,用以满足残疾人群众的文化活动需求。根据“引客入定”政策,重点针对大学生、老人、教师、军人、人民警察、残疾人等群体,实行参观A级景区和享受景区内相关旅游项目免票或半票等旅游优惠政策。同时,对于儿童、记者、导游、退休人员等其他特殊人群实行相应的优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