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剪纸
定西剪纸以剪刀为主要工具,以纸为主要加工对象,取材简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实用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它是研究定西民俗风情和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定西民间传统文化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传神体现。2007年“西风烈”中国剪纸艺术大赛在定西市成功举办,在此次大会上,定西市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华剪纸艺术传承基地”和“中华剪纸艺术创作基地”,为定西剪纸艺术的创作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2007年春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定西考察时,与大坪村剪纸传承人冉菊英共同剪制了《回娘家》,为定西剪纸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奇葩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窗花、板帘子、春叶、遮面是定西剪纸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文创产品有折扇、围巾、四折页等等。
在定西剪纸非遗传承人的设计制作下,不断创新发展,将定西剪纸的制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定西剪纸形成鲜明的风格和时代风尚。
传统编织
绳结编织技艺,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独具工艺艺术观赏价值,还蕴含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气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所谓绳结编织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先祖们的“结绳记事”,在《易系辞》中就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寓意契”的记载。到了后世,不断改良、创新绳结技艺逐渐向艺术化方向发展。通过不同手法和样式的变化,小小的绳结承接了人们寓以“长寿安康”“财物丰盛”“团圆美满”“幸福吉祥”“喜庆欢乐”等祈福的深厚内涵,流传成为民间祝祷的符号,成为世代相传的吉祥饰物。
虎头帽
虎头帽最早见于唐代头戴虎头帽武士俑,虎之吞噬邪祟、震慑鬼怪的神威与武士威猛雄姿相得益彰。
老百姓或因此效仿,为婴童亲手制作佩戴虎头帽,以借虎之神威,佑孩子健康成长,不受邪祟侵扰。此习俗随漫长的时间洗礼,几乎遍及中国各地。帽子为一身之冠首,因此虎头帽格外被长辈重视,造型丰富、色彩多变,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典范。
处处皆可欣赏的精工手绣塑造出虎头帽的生气活力,异于市面常见的色彩搭配又不失传统韵味。虎文化源远流长,自走向中国广阔的民间便成为吉祥物、守护神,旺盛且鲜活。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