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花海汉简,1977年8月出土于玉门花海乡东北约30公里处一座烽燧遗址。具体方位在北纬40°15′,东经98°08′。共出木简、木觚和柹片91枚。重要者一是皇帝遗诏,二是《仓颉篇》佚文。皇帝遗诏抄录在一枚七稜觚上,觚长37厘米,墨书213字,前132字为一遗诏内容,后81字为其它内容。遗诏全文为:
制詔皇大子:朕體不安,今將絕矣,與地合同,衆(終)不復起。謹視皇大(天)之笥(嗣),加曾朕在,善禺(遇)百姓,賦斂以理;存賢近聖,必聚諝士;堯舜奉先,自致天子,胡亥自汜(圮),滅名絕紀。審察朕言,衆(終)身毋久(已)。蒼蒼之天,不可得久視;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絕矣,告後世及其孫子(子孫)忽忽錫錫,恐見故里,毋貳天地。更亡更在,去如舍廬,下敦閭里。人固當死,慎毋敢妄……
《仓颉篇》三章:其中知“蒼頡作書”34字为第一章内容,其余两章分别有14字和23字,尚不知章次。“皇帝遗诏”的出土为研究西汉时皇帝的传位立嗣制度提供了新资料;《仓颉篇》佚文为辑录整理《仓颉》一书提供了新内容。研究论文有《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收集在《汉简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一书中。现藏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