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传统出版如何突围?《多维出版时代》6位出版领军者这样说

国庆中秋假期,你是否已备好一本好书相伴?

在阅读需求依旧旺盛的当下,出版行业却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是我从业近40年最难的时刻”,资深出版人、儿童作家白冰一年前的叹息,道尽了数字浪潮冲击下行业困境。

《多维出版时代》,马永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5年

当传统出版模式遭遇瓶颈,行业何处突围?9月29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南书房举办《多维出版时代》新书发布会,为这一时代之问带来了深刻解答。

本书作者马永强是出版界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经验的标杆人物——他曾任读者出版集团总经理,领航的《读者》杂志滋养两代人。作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他深耕出版研究数十年。这部新作正是他立足“读者”品牌实践,对出版业转型进行的系统思考结晶。

佘江涛、张克文、张建江、陈义望共同为新书揭幕

发布会汇聚了国内出版界的领军者。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原总经理佘江涛,皖新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克文,东方出版中心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陈义望,浙江出版集团党委委员、浙版传媒总经理张建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常绍民,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党委书记、馆长吴雪勇等共同参会,围绕行业未来展开深度对话。发布会由三联书店总编辑常绍民主持。

在观点交流环节,深耕出版界三十余年的佘江涛率先发声。这位曾经手、策划过“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凤凰文库”等经典丛书的出版人,在本书序言中提到,出版行业必须从“内容供应商”向“价值服务商”转型。

发布会现场,佘江涛发言

在他看来,出版要坚持长期主义,且实践和理论密不可分。他指出,《多维出版时代》一书强调出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出版人在出版业的新阶段,要探索多维出版,内容更要多元化,出版要持之以恒探索、发展平台化。“产业转型不可能一劳永逸,出版业永远在变化中,出版人要在保持定力的前提下,主动面对、研究新变化,将经验上升到实践。”

发布会现场,张克文发言

“韬奋出版奖”得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克文从“知行合一” 的实践视角予以呼应。这位深耕少儿出版领域的资深编辑指出,本书的价值在于三重启示:回归“以人为本”的出版起点是破局根本,马永强字里行间的出版情怀是行业亟需的精神养分,而“多维出版”理念更具前瞻性指引意义。

发布会现场,陈义望发言

出版界中青年代表陈义望,则结合其刷屏文章《我们正在失去什么》的思考,直击行业痛点:“速度消解深度、流量碾压质量、碎片化冲击系统的危机已不容忽视。”他高度肯定书中对 “读者” 主体价值的重视,认为“多维出版”概念为行业提供了破局框架——通过重新定义价值、重塑流程、重构模式,重申人的主体性地位。

张建江发言

浙版传媒总经理张建江从企业实践维度补充道,本书的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学术上兼具实践与理论深度,为行业研究提供了鲜活案例;理念上强化了全民阅读使命,“读者”品牌的推广经验极具借鉴意义;实践上回应了注意力经济的挑战,为技术融合提供了思路。他透露,浙版传媒正依据类似理念推进AI与出版的深度融合,构建“内容+技术+平台”生态体系。

马永强发言

马永强对组织举办这次新书发布会的各方表示感谢,向出席的嘉宾表达诚挚谢意,并进一步阐释了“多维出版”的核心内涵。

他指出,传统出版正在经受从“一维”到“多维”的本质跃迁,这种转型并非简单的介质升级,而是要实现“三个重构”:重构杂志出版生态、重构图书出版格局、重构全版权运营体系。他提出的具体路径涵盖实体书店平台化转型、定制化阅读服务探索、文化创意跨界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强调 “出版社应成为内容聚合平台、IP 孵化基地与文化服务枢纽”。

常绍民发言

“出版的本质是塑造人、提升人。”常绍民在总结中表示,《多维出版时代》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出理论框架,更在于通过“读者小站”等实践案例,证明传统出版可以在坚守文化根脉的同时,通过创新焕发新生。数字文明时代,这份“在坚守中变革”的智慧,正是出版业穿越周期的关键。

嘉宾合影

吴雪勇代表杭州国家版本馆发言中,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祝愿出版越来越好,携手馆藏做好文脉的传承。马永强、佘江涛、常绍民分别向杭州国家版本馆捐赠了《雅学堂丛书》、“博望书系·丝绸之路人文考察手记”丛书,《走向未来的出版》以及《读书》杂志合订本,吴雪勇向三位颁发了捐赠证书。 来源 :钱江晚报(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