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互联网金融的火热,网络上的各类投资理财产品成了人民群众投资消费的新热点。事实上互联网金融产品良莠难分,安全问题始终是人民群众心头萦绕不去的最大担忧。任何投资都有风险,犯罪分子也开始利用这种高回报进行诈骗。近年来曝光的巨额网络投资平台诈骗案中,各类金融投资钓鱼网站开始成为诈骗主流,以“天天返利”、“高额回报”为诱饵的投资理财陷阱也是层出不穷。
▼ 案例一:
陈女士通过手机微信加入一个50人的“投资理财”群,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除了她自己,其余49人全是骗子。在“理财讲师”的“精心指导”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陈女士赔的倾家荡产,直到她发现被对方拉黑后才恍然大悟,发觉上当受骗。
针对不同的受害人,该团伙成立了不同的微信群,在一个50人的微信群中,除了受害人本人,其他角色均由犯罪嫌疑人扮演。同时,通过不间断推送“授课”直播间链接,诱导受害人接受“洗脑式”授课,并利用软件在群内发送大量虚拟账户盈利资金截图,诱导受害人重仓投注,直致受害人倾家荡产。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陈女士的钱并未进入所谓的“期货平台”,而是直接转入第三方交易平台,再转至诈骗分子银行账户。诈骗公司通过“理财讲师”洗脑式的授课,巧施“期货平台”骗局,利用虚假信息诱导受害人进行网络投资,待诈骗得手后将“投资人”从平台拉黑,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 案例二:
今年5月,某地公安局接市民报警称,其去年10月在网上结识了“著名理财分析师”冯某,在冯某的建议下于贵金属交易所开户,进行沥青、白银等现货交易投资,直到去年12月发现已经亏损了100余万元,现在想找冯某却找不到了。
经过警方的调查,发现实施诈骗的是一个不法团伙,其通过两家看似正规的互联网公司进行网络诈骗。该团伙使用不同地区的四个交易平台,注册人数已达三千人,遍布全国各地。据民警介绍,该团伙利用这两家公司招聘大量员工,学历从小学肄业到大专毕业,且不要求有金融从业经验或者理论知识,招聘新人后,公司会对新员工进行“话术培训”,让其冒充经验丰富的“理财分析师”。
培训后,公司就会在类似天涯论坛、百度贴吧之类的网站上推送这些新员工为著名理财分析师的虚假软文,其实这些“分析师”的身份均属伪造。软文中会留下一些微信号,一旦有人上钩,就会一步步走进这些诈骗分子设下的圈套。
投资理财诈骗特点:
1、实行会员准入制
此类虚假理财网站多实行注册会员管理制,常用“注册即送现金”等奖励方式诱惑受害人。一般注册会员时需要输入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实名注册,还要提供用于项目结算的网银账号或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账户。
2、项目繁多,无实质实业投资说明
投资理财骗局多提供周期不同、种类繁多的投资项目,宣称投入金额越多,分红金额越高。这些号称“100%获利的项目”几乎都为诈骗陷阱,无实质性实业投资说明,一般只是在网站的“投资模式”栏目中笼统提到资金用于能源、矿产等相关项目。此类网站提供的项目返利往往超出正常的银行存取款利率数十倍,且投资门槛极低,根本不符合经济规律。
3、高额返利、高额回报
“分红式”网络投资诈骗是目前最常见的投资理财骗局,“保本收益”、“200%回报率”、“天天分红”等极具诱惑性的宣传语,成为吸引受害人上钩的主要诱饵。此类投资诈骗的最大特点是放长线钓大鱼,以投资公司为载体,定期分红为诱饵,等受害人投入小量资金后,前期定时“分红”(返利),待受害人不断追加资金或介绍亲友大量投资后,犯罪分子就会关闭网站、销声匿迹。
4、传销拉人头式奖励机制
目前接到的投资理财诈骗案例中,多数骗局具有明显的传销性质,犯罪分子以受害人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下线人员数量作为计算依据,利用受害人的人际关系网,吸纳更多人上当受骗。
【阿sir支招】
1、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保本买卖根本不存在,高收益高额回报率更是天方夜谭;
2、投资理财前,要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了解,多咨询评估,做到深思熟虑,谨慎对待。特别要警惕网络上各类标榜“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谨防被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