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反诈连连看 | 警惕非法“校园贷”!

95后女生小于向多个校园贷平台借款本金30万元,并提供“裸条”作担保。如今,利滚利,小于要偿还借贷平台本息总计达50多万元,而 “裸条”也被发至网络,为此,她精神濒临崩溃。无奈之下,小于父亲只能将家里仅有的住房挂在网上售卖,“填坑”还债。

校园贷借款30万本金滚成50万  “裸条”被发至网络

“第一次借款是在大一,贷了2000元”,小于向警方说到,上大一交了男朋友,花销比较大,家里条件一般,不能提供太多经济支持,她将目光转向了“校园贷”。小于说,学校很多地方都贴有网贷广告,寝室门口也有,这些平台放款“特别快”,借款人只需要下载软件,提供身份证和一些个人基本信息即可。“开始校园代理还来签合同,后来只需填填资料,有的平台甚至资料也不用填,打个电话就给放钱”,小于向警方透露。

因为“借钱”比较“轻松”,自第一笔钱以后,小于就一发不可收拾。“借钱”多了,部分网贷平台加强管控,中介就适时向她介绍一些所谓的“放贷人”。“放贷人”审核条件更为宽松,并且提供多种放款方式,但周利率达到30%,“有些放贷人还索要裸条作担保”。

不知不觉中,与她有“贷款”往来的网贷平台及放贷人达到59家,贷款本金共计30万元。经过几个月的“滚雪球”,现在本息已经达到50多万元。“不是所有借来的钱都是消费了,其中很大一大部分钱用于‘拆东墙补西墙’式的‘以贷养贷’”,小于告诉警方,因为利息高,只要开始借钱,借款人就会陷入这种无法自拔的“陷阱”。

巨额的债务让小于精神濒临崩溃,然而,更让她感到害怕的是那些“裸条”。警方了解到,有网友日前在微博爆料称“某职院女生以投资为由,用裸照抵押且伪造其父亲担保书,诈骗携款潜逃,已经失联一个星期”,文中附有该女生“裸条”等个人信息。爆料人告诉警方,他自己出资给小于做生意,小于却骗钱潜逃。但这一说法遭到了小于否认。小于向警方坦白,被爆料人就是她,但对方和她一开始就是“借贷关系”,并非所谓的“生意合作”,对方爆料“裸照”的目的就是逼迫她还钱。

据了解,信贷平台每隔几日就会联系小于父母或好友,而部分放贷人则会在学校贴吧发布小于的裸照,将不实短信群发给同学,更甚者还会开启“轰炸机器”24小时不停给她父母打电话。

一天接30多个催款电话   父亲无奈卖房还债

“催款电话每天平均能接30多个,最少的一天也有15个”,小于父亲告诉警方。此时,他正努力与放贷平台、放贷个人沟通,商讨能否先归还本金,再补偿利息。小于父亲年近五十,是某私营企业驾驶员,妻子在当地菜市场收费,女儿去年考入大学,家中还有一个刚上五年级的小儿子,本来一家人的生活简单而快乐。然而,为了替女儿还债,小于父亲开始着手借钱,同事、邻居、亲朋好友,他求了个遍。因为高息,债务还在“滚雪球”似的增多,无奈之下,他决定把家里住的房子放在网上售卖。

“一个家庭决定卖掉房子,说明经济已经崩溃了,正常谁会卖房子呢”,小于父亲向警方哭诉。他算了一笔账,自己每月收入仅四千多元,妻子每月收入一千多元,“利滚利”的债务让他们感到绝望。

小于父亲对于50万的窟窿实在心力交瘁,最后在律师的建议下,小于父亲向警方报警求助,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阿sir支招】

1.身为大学生,对是非曲直一定要有正确的判断,对于“校园贷”,一定要杜绝。 

2.“裸贷”属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隐私,而且其中会有高利贷的陷阱,大学生一定要警惕这些陷阱。 

3.保护好个人信息,慎重外借身份证。对一切要求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信息)的代办证件的事项要慎重对待。 

4.一旦陷入非法“校园贷”第一时间找警察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寻求解决办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