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冒充客服诈骗”呈高发态势。为提高市民防骗意识,保护市民财产安全,今天文旅君在这里为大家全面、系统的梳理有关“冒充客服诈骗”的套路。
一、作案背景
9月以来,天气开始入秋,同时节日渐多,中秋、国庆、双十一、购物节等接踵而至。此时无论是换季购物需求,还是礼品赠送的需求都大大增加,网络购物数量一增加,自然就给“冒充客服诈骗”提供了大量作案土壤。
二、作案特点
冒充客服诈骗有两大特点:
一、普遍适用性: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小资中产,几乎人人都要参与网络购物,都有机会遭遇骗局;
二、资料完整性:作案者需要事先知晓受害者的网购情况,需要具体了解到什么时间、买了什么、花多少钱,全面掌握细节才能顺利实施诈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冒充客服诈骗和传统的随机电话诈骗不同:
1、冒充客服诈骗对受害者具有专门针对性(一份资料针对一个受害者);
2、要做到这一点,至少是两个黑灰产业的结合才能办到(贩卖个人信息团伙+电话诈骗团伙)。
三、受害情况
1、全国普遍多发,从案件发生区域看,居住于发达城市的受害人数更多。
2、受骗者以年轻人群体为主,近四成具有大学以上文化水平,近八成为女性。
▼ 案例一:
刘女士是一位网购达人,大到家用电器装修材料,小到柴米油盐,都爱从网上购买。前不久,刘女士为儿子在网上购买了一件玩具,下单第二天,她就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淘宝店铺的客服,并准确核对了她的购买交易记录及个人信息。随后,客服告诉刘女士,因为淘宝网支付系统在交易时出了点小问题,目前交易资金已经被冻结,希望刘女士申请退款,退款成功后,再重新交易。
对方很客气,不停地向刘女士道歉。由于对方很详细地说出刘女士网购交易的时间、商品信息,使得刘女士信以为真。于是,在这位“客服”的引导下,刘女士加了对方微信,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按提示分别提供了个人姓名、银行账号和密码等信息,甚至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也告诉了对方,直到对方称“退款已成功”,刘女士才挂断了电话。第二天,刘女士到银行办理业务,才发现存款1万元不翼而飞,这笔钱的支出时间正是向“客服”申请退款的时间。她这才恍然大悟,自己上了当。
▼ 案例二:
近日,一名90后男子接到这样一通电话,电话中“网商客服”称由于新来的员工操作失误,受害人已被设置为该商城的至尊VIP,享有该商城内所有商品7-9折优惠。至尊VIP会员需每个月缴纳500元会员费,一年共6000元,无论是否购物,会员费都需要缴纳,扣款由银联中心直接扣款,扣款时间为当天9-24时,若不取消,随时会扣款。最终,在“网商客服”的诱导下,受害人说出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并把名下存款和借贷全部转入“网商客服”指定的银行账户中,造成了8万多元的经济损失。
【阿sir支招】
1、手机收到的验证码不要透露给任何人。
2、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银行账号和密码。
3、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点击陌生链接,不在陌生网站填写个人信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