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每村可实现年均净收入25万元,天津市扶贫工作组深入甘肃会宁调研

    12月18日,天津市和平区选派企业管理人员曾友溥、孙文生、刘志强、杨红维、姚建军、闫振荣、李铁亮、张晓磊、王淑菊、董文强一行10人深入甘肃会宁大沟镇开展调研,大沟镇党委书记马宏江陪同。

    受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华庆委托,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大沟镇张家屲村、郭家庄村等14个村,就发展中蜂养殖、养鸡产业推动扶贫攻坚进行了调研。

图为天津市和平区工作组一行深入会宁大沟郭家庄村开展调研

    据了解,会宁县中蜂主要分布在平头川、老君坡、太平店、党家岘、大沟、韩家集等乡镇,养殖户2000余户,养蜜蜂20000余箱,年收入约200万元。大沟镇刘沟村、郭庄村等村的柴鸡生态环保养殖产业急需技术支持达到环保标准,从而提高鸡蛋品质和产量,创造规模效益。

    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会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把脱贫攻坚摆在首要位置,采取了一些实打实的举措,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肯定。调研组认为,会宁县可以把中蜂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把准定位,明确思路,整合现有政策资源,设置中蜂保护区,将绿化树种改为洋槐树,加大紫花苜蓿种植面积,扩大油菜、药材等种植。大沟镇张屲村、郭庄村、掌里村、宋坪村、孟窑村、北山村、王集村、新坪村、通安村、刘沟村10个村都具备柴鸡生态环保养殖条件,韩岔村、大沟村可以作为育雏基地。调研组规划每村1万只蛋鸡的规模化养殖场,并免费为贫困家庭提供天津市第一中学共青团员曾添发明的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每村可以实现年平均净收入25万元。

图为天津市和平区工作组一行深入会宁大沟张家屲村开展调研

    调研组认为,发展蜜蜂产业、柴鸡生态环保养殖产业可以减少人力、资金等成本,调动农村劳动力积极性,解决富裕劳动力,推动电商等关联产业同步发展,如果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培训、拓宽销路等方式,打造特色产业示范村,形成集蜜蜂产业、生态环保柴鸡养殖产业、旅游、悠闲、养生、大健康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对于加快会宁县农村脱贫攻坚,实现绿色无污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