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讲述着欧洲传统文明衰亡主题,却将童话梦幻的视觉感受贯穿始终的影片。电影讲述了战争时期一个欧洲著名大饭店看门人和一个成为他最信任门生的年轻雇员之间的故事。这个看门人的传奇串联起了文艺复兴时期无价名画的失窃,名门王族望族的财产纷争等荒谬轶事,以及改变了整个欧洲的突发战乱。
表面看来,《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在“说故事”的电影。实际上,这部电影的叙事比起电影,反而更像文学的叙事结构。整部电影都是以小说的章节脉络来铺陈,一开始老年的小说家对著镜头说著故事的由来等于是小说中的“序”,之后剧情也都是按照小说章节的分段来叙事,灯光变化营造独白氛围,声音部分也多用旁白叙述来达到像小说一样的感觉。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安德森导演巧妙的使用了色彩美学,最经典的配色就是粉色+蓝色,这样的配色设计从开始贯穿到最后,带有极强的治愈性,对于一个女人而言,这似乎治愈了各个阶段女人处于社会已然枯竭的少女心态,有一种超乎现实的美好感受,你甚至能感受到现实与童话的交叉感。大面积的粉色为影片基调,渲染出古老的欧洲时代的独有感觉,高对比度,高艳明丽的色彩,平衡对称,注重一切细节,这是韦斯·安德森导演为我们呈现的。
韦斯·安德森在采访中提到,这部电影的灵感源自奥德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小说《昨日的世界》,电影甚至因此参考了很多30年代(斯蒂芬·茨威格生活的时代)东欧的建筑、绘画与老照片,许多拍摄手法也是模仿自30年代的老电影。虽然电影中的世界并不存在,却不断的与现实世界产生连结,布达佩斯大饭店塑造成一个奇幻王国,反而更像是一个曾经存在过,但是却已经消失、殒落的世界。
在影片结尾的设计中,色彩瞬间转换,由鲜艳转为阴郁的黑暗色调,瞬间透露出一股浓郁的忧郁与伤感。粉色的甜蜜与明媚与深色的压抑与沉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将观众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间拽入整部影片所彰显的文明火焰与人性光辉之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