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总书记到甘肃考察,第一站就来这里
敦煌,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19年,他到甘肃考察,首站来到莫高窟。他说:“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研究弘扬敦煌文化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文化自信。”
-
甘肃省文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8月13日,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开展交流研讨。
-
“冷门”不冷 “绝学”有继
简牍,纸张普及前中华先民最普遍的书写载体,频频亮相于大众的文化生活。
-
居延新简·建武五年候长王褒被劾状
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木简22枚(编号为:EPT68:83-92、81-82、93-102),大多完整,少量残断。完整者长22.5-23厘米,宽1-1.3厘米。简册主要内容是匈奴人犯塞,未按烽火品约举烽示警,导致人马被匈奴人掳掠,为此甲渠候官令史对责任人进行举劾。
-
敦煌如何长红
走进“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游客戴上VR设备,瞬间跨越千年;沿“飞天”专题线路游览,在AR场景中和九色鹿合影;打开手机小程序,可听莫高窟官方虚拟人讲述千年洞窟的历史变迁……随着数智技术的广泛运用,敦煌文旅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
-
做“敦煌文化守望者”,他们在莫高窟志愿服务
作为全世界少有的符合六项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的遗产地,敦煌莫高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也激发了一批高校青年学子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
-
甘肃“四普”进行时 | 定西市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督导工作
近日,定西市“四普”办对全市六县一区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行全面督查指导,督促更好落实甘肃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精神,高质量推进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
甘肃“花儿”精彩亮相2024内蒙古民歌大会
8月9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内蒙古乌海市委、市政府主办,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乌海市委宣传部、乌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九曲黄河 声生不息”2024内蒙古民歌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盛大开幕。
-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延续文化瑰宝的千年神韵风采
“80年前,以常书鸿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文物工作者看到敦煌艺术的珍贵价值,坚守西北大漠,开创了敦煌莫高窟保护、研究、弘扬的事业。”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如今,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已发展到200余人,他们正为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而持续奋斗。2024年1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
甘肃“四普”进行时 | 陇南市武都区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陇南市武都区按照国家、省、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对全区不可移动文物开展地毯式实地调查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