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在敦煌,东西文明汇成海——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侧记
三只兔子共享三个耳朵,首尾相连形成完美闭环。这个叫“三兔共耳”的图案不仅出现在1000多年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还被雕刻在阿富汗的金属盘、蒙古的铜币、埃及的陶器、德国的教堂钟表和英国的瓷砖画上。
-
绵延千年丝路文化!外宾点赞中华文明生命力
5月29日至31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甘肃敦煌举行。对话会前后,与会嘉宾在丝路重镇敦煌、戈壁明珠嘉峪关等地参访,在古与今的共生中,感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开放包容、创新发展,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勃勃生机。
-
藏经洞发现125年 敦煌文物在数字世界“重聚”
5月31日,“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https://cave17.e-dunhuang.com)在甘肃敦煌发布。这一平台集纳了国内外多家机构收藏的藏经洞文物数字资源,推进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在数字世界“重聚”。
-
文物日历〔2025.6.1〕丨青花人物纹碗
青花人物纹碗:清,1999年兰州市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碗内画儿童戏逐图,外壁绘西厢记,底书“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
-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出圈背后的文化创新
近年来,花样百出的博物馆文创持续爆火“出圈”,文物“活”起来,走入现代生活,与年轻人“同频共振”,展现强大的影响力感染力。在这波“文博热”中,甘肃省博物馆曾凭借“绿马”等文创抢先出圈,并持续推出麻辣烫毛绒玩具等爆火产品,被网友称为“创意没有天花板”。
-
强基工程——“与人民同行”甘肃省文联“社区文艺大讲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火热开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3周年、第12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来临之际,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积极响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号召,与兰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积极开展“社区文艺大讲堂”活动。
-
西北四省(区)百余名“文物医生”齐聚兰州迎大考
5月22日,西北四省(区)文物保护工匠技能竞赛暨甘肃省第一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甘肃兰州开幕。来自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的百余名文物修复领域的能工巧匠齐聚黄河之滨,围绕木作文物修复、泥瓦作文物修复、陶瓷文物修复、金属文物修复、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壁画文物修复和考古勘探等7个竞赛项目展开竞技交流。
-
开启一场教学相长之旅——西北四省(区)文物保护工匠技能竞赛暨甘肃省第一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热”力全开
破损的书画文物在他们手中“破镜重圆”,不起眼的木材在他们手中重获新生……5月21日,西北四省(区)文物保护工匠技能竞赛暨甘肃省第一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彩开赛。
-
文物日历〔2025.5.23〕丨 彩绘凤鸟木案
彩绘凤鸟木案: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案面中心长方形框内墨线勾勒一风鸟,风鸟长颈昂首,双翅奋展,华尾轻拖。细长风腿一前一后,充满力度。案背面墨线勾勒朱雀、仙鹤、松鼠等图案。
-
前沿技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看看文博会的“科技范儿”
点击屏幕,选择一块唐代的石碑,历经千年风霜,石碑上的汉字已经模糊不清。不过没关系,只需要点击旁边的微痕修复、数字拓片等功能按钮,高清的石碑图片瞬间映入眼帘,汉字的笔画完整饱满,还能自动生成对应的白话文,阅读起来毫不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