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注意!这6天兰州轨道交通运营时间延长
为持续提升运营服务水平,满足“五一”节假日期间客流需求,兰州轨道交通全力做好运营组织工作,公司结合客流出行结构变化特点,提前研判客流出行特征,及时制定运力配置计划,通过“专用运行图+临时客运列车+延长运营服务时间”等方式,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运能,保障市民乘客“五一”小长假出行。
-
1382人!兰州市2024年企事业单位集中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公告(附岗位表)
为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认真落实1139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广泛集聚各类优秀人才筑梦黄河之滨,根据《兰州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就兰州市2024年企事业单位集中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
胡音入华,丝路传入中原的乐器
两千年丝绸之路,流动的不仅是丰盛的物质文明,更有灿烂的精神文明。丝路的互通往来,不仅是商贸的流通,更有文化的传播。“胡音胡奇与胡妆,五十年来竞饧泊。”胡汉交流,熠熠生辉,文明见证,影响深远。
-
五千年前的鲵鱼纹彩陶瓶,为何冠绝“彩陶之乡”?
“双目圆睁,炯炯有神;大嘴咧开笑,白牙一排;身躯卷曲,仿若水中游……”这件呆萌酷炫的文创产品“鲵娃娃”,近年蹿红网络仍不忘背着原文物“鲵鱼纹平底彩陶瓶”(以下简称“鲵鱼纹彩陶瓶”),成为众多年轻人追捧的“显眼包”。
-
从打通关陇到贯通“丝路”
今天,在中国的大西北,人们可以轻松自由地选乘高铁,抑或驾驶汽车,展开一场东西畅达的奇幻之旅。这条通道上,汇集了除海洋之外的所有景观。这条通道,在1877年,被一个名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的德国地理学家命名为“丝绸之路”。
-
文物中的文明与艺术
考古发掘让早已湮灭的文明再见天日,通过窥探遗迹的里里外外、角角落落,用发现的物证来佐证自己的历史想象。文物既旧也新,它不仅可以证实或证伪我们那些关于历史的记忆和想象,更重要的是复活了被遗忘之文明的璀璨艺术,让那些不可替代的美再次绽放。
-
何以敦煌
“每个中国人,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敦煌。”敦煌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宝库和文化殿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动情地说:“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2019年8月19日,总书记到甘肃考察,首站就是敦煌莫高窟。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总书记指出:“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
-
严文明:用哲思与诗意解读“何以中国”
“史坛斗星仰韶四期两体系重瓣花覃研作钥匙久溯源流江河远;专业师表桃李满门全身心多维观鸿制归琅環空怀道范岳峻深。”长长的挽联诉说着无尽的哀思。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原考古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先生于2024年4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
守护敦煌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敦煌文化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
-
关于著作权,你知道多少?
2024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关于著作权你了解多少呢?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