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陇上文物里的“龙文化”
甘肃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其深厚无比的文化底蕴,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甘肃出土了许多有关龙的文物,它们以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见证了陇原大地龙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充分展现了诸多文化相互渗透、交融互动,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
代表委员与中华文化瑰宝的故事|汪万福代表:像给小孩打针一样,修复敦煌病害壁画
一场春雪给敦煌的戈壁、沙漠缀上柔软的银装。在莫高窟第55窟内,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正带领壁画修复团队检查去年修复的酥碱、空鼓病害壁画。
-
陈晓斌《国宝莽权》:讲好陇原文物故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为广大文博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研究文物、讲述文物提供了遵循和指引。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让文物说话,讲好中国故事也成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
隋唐时期甘肃的贸易安边政策
研究中原和甘肃的历史,离不开对甘肃经济史、文化史的观照。本版拟从甘肃有特点的屯田、丝路贸易,科技、文艺、史学,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分不同的专题,从不同的角度,系统、简练、通俗地介绍隋唐时期甘肃的经济、文化历史。
-
青铜器上的龙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十二生肖之一,是唯一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生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而神秘的地位。自古以来,龙就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标志,代表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凝聚和积淀。
-
甘肃:科技活力注入文物保护
“数字敦煌”“敦煌遗书”和“数字藏经洞”数据库持续扩充,敦煌文化资源实现全球共享共用,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加快实施,与英国、匈牙利等国家的相关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建立数据库录入信息5万余条。编制完成文物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方案,拓展提升多场耦合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功能,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通过甘肃省科技厅验收,有序推进土遗址物理仿真实验室建设,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课题70余项,授权专利21件,编制技术标准8项,2项成果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4286件文物移交工作
根据甘肃省文物局《关于崇信于家湾等7个遗址及墓葬出土文物及标本移交方案的批复》要求,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3年底至2024年初,历时一个月,完成了崇信于家湾、张掖黑水国、瓜州五道沟、九墩湾、玉门官庄子、旱湖脑和蚂蟥河等7个遗址、墓群的文物移交工作。
-
金昌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
2月26日,金昌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金昌市贯彻意见,安排部署有关工作。金昌市委书记王钧主持会议。
-
甘肃省检察院甘肃省文物局联合下发通知 助力全省文物事业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检察院、甘肃省文物局近日下发《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甘肃省文物局关于加强全省文物领域检察监督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检察机关、文物行政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积极践行“保护第一”的理念,依法依规加强文物领域检察监督,助力全省文物事业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
-
周菁葆:丝绸之路与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音乐交流,过去我国音乐界研究较少;且研究多注重文献的研究,古人并没有丝绸之路的概念,所以有许多需要甄别的地方。特别是我们对中亚地区与西域地区的音乐考古知识非常所知甚少,因此,比较研究就会遇到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