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第四届甘肃舞蹈“飞天奖”作品——《擀毡人》
该作品主要以藏族游牧文化为背景,采用安多藏族手工艺“擀毡”为媒介,提炼擀毡中的动作元素,以老阿妈为舞蹈主线表达藏族女子勤劳、质朴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心愿。
-
赵武明|“忆往武记·走马山丹”系列之六——未改乡音
在异乡,或是旅途,甚至是公交车、乃至市场、饭馆,当你听到很熟悉的乡音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走一会,更想搭句话。乡音,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记忆,它伴随着我们成长,陪伴着我们走过远离故乡的日子。
-
科技考古:古基因组揭示河西走廊人群遗传历史
近日,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团队、生命科学学院金力团队联合厦门大学王传超团队及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获取25例来自河西走廊中部的黑水国汉代墓地和河西走廊西端敦煌佛爷庙湾曹魏-唐代墓地的古基因组数据,并整合已发表的河西走廊及其周边人群的古基因组和现代人的全基因组SNP芯片数据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四届甘肃舞蹈“飞天奖”作品——《故园·1900》
千年莫高,满壁风动,藏经洞问世,敦煌学诞生,可叹国运不济,可惜国宝流失,可怜一双飞天散落海角,望极天涯不见家,故园无此身。
-
甘肃简牍博物馆“黄河文化”系列课程第三期“衣冠礼乐”圆满收官
对于学习黄河文化的历史,正确认识黄河文化在世界文明和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12月9日的课程中,我们将华夏儿女的传统服饰——汉服代入到华夏文明之中,以“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悠久中国历史讲述汉服发展史,体会穿着汉服、手工汉服折纸课堂活动;结合武威《仪礼》简实践古人的行礼方式,开展了“衣冠礼乐”课程。
-
走过2023丨那些温暖又戳心的年度记忆
高光不矜,低谷不馁,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是每一个因奔赴在热爱里而闪光的你们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今天一起来回顾2023年陇原大地上的那些人感知他们对于热爱的回答。
-
第四届甘肃舞蹈“飞天奖”作品——《雪域欢歌》
舞蹈《雪域欢歌》通过天祝独具特色的歌舞表现形式“甘肃省非遗项目——华锐则柔”,和独特的服饰文化,展现沐浴在党恩下草原儿女的幸福生活,以及对党和祖国的深深感恩之情。
-
全国文联系统新文艺群体职称申报渠道和联系方式一览表
近年来,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大量涌现,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已成为推动我国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一支重要有生力量。
-
“永生奇迹——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即将开幕
“永生奇迹——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将于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3月28日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一层2号展厅举办。
-
如意甘肃 : 打开南佐的考古青年
2021年,南佐遗址开始了第三阶段的第一次发掘。考古现场,年轻的考古队员们,用专业和敬业的考古精神,为世人一点点揭示着南佐的秘密,向世界宣告了南佐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关键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