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云赏敦煌》中文第二十九集:明珠蒙尘 不掩其芒
丝路明珠,璀璨古今。人类敦煌,千年莫高。跨越十余个朝代,每一处建筑、彩塑、壁画都诉说着不朽的传奇。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为研究古代社会与生活提供了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珍贵资料,而以其为基础形成的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敦煌学,也为中国文化史的研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
甘肃文学八骏推介丨第三届甘肃儿童文学八骏 费晓莉
费晓莉,汉族,甘肃天祝人,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入选第三届甘肃儿童文学八骏。作品发表于《文艺报》《延河》《飞天》《中国校园文学》《十月少年文学》《佛山文艺》《北方作家》《黄河文学》《儿童时代》《儿童文学选刊》《太阳河》《甘肃日报》《西藏日报》等。
-
《云赏敦煌》中文第二十八集:伫立千年的凝望
丝路明珠,璀璨古今。人类敦煌,千年莫高。跨越十余个朝代,每一处建筑、彩塑、壁画都诉说着不朽的传奇。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偶然发现,出土了6万余件4至11世纪的古代文献和艺术品,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
远古文明之光——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的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等流域。从地理上来讲,主要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至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东北部,北达宁夏南部,南抵四川北部,分布范围广大,是远古先民在甘肃大地上留下的文化瑰宝之一。
-
九曲黄河奔腾入海 千年简牍赓续文脉——甘肃简牍博物馆首期“黄河文化”系列教育课程顺利开课
弘扬简牍文脉,传承黄河文化。近日,“九曲黄河奔腾入海,千年简牍赓续文脉”甘肃简牍博物馆首期“黄河文化”系列教育课程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学术报告厅顺利开课。
-
《云赏敦煌》中文第二十七集:同心共绘新乐章
丝路明珠,璀璨古今。人类敦煌,千年莫高。跨越十余个朝代,每一处建筑、彩塑、壁画都诉说着不朽的传奇。榆林窟第29窟出现了前代较为少见的密教题材,这些内容融合了藏传佛教的艺术风格,反映出西夏石窟“显密圆融”的时代特点。
-
他们是长城“守望者”
停稳自己的长安“小面包”,刘生海戴好遮阳草帽,顶着日头,徒步走到一段“土墙”边,时不时掏出手机,对着墙上的坑洼裂缝仔细拍照。四下无人,耳边唯有风卷走石的沙沙声。他“照顾”的这段“土墙”,属于明长城遗址甘肃凉州段。刘生海从小生活在长城脚下。三年前,他成为甘肃省武威市215位长城保护员中的一员,从“长城人家”变身“守护长城的人家”。
-
甘肃省第十五次妇女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10月11日,甘肃省第十五次妇女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大会通过了《关于甘肃省第十五次妇女代表大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甘肃省妇女联合会第十五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
甘肃文学八骏推介丨第三届甘肃儿童文学八骏 张佳羽
张佳羽,女,1996年生于甘肃兰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4届高研班学员,现供职于某杂志社,在《诗刊》《美文》《意林》《读者》等刊发表作品130余万字,中学时代40余次获全国金奖、一等奖,先后获得9项“十佳”,蝉联一、二、三届甘肃儿童文学八骏……
-
“长城大省”守护精神根脉生生不息
甘肃是“长城大省”,境内现存长城共3654千米,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约五分之一。战国秦和汉、明三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均坐落于此。跨黄河,踞高原,翻雪域,越沙漠,长城依山随势,起伏连绵,蜿蜒于陇原大地,在雄山峻岭中、戈壁荒滩里,留下古朴沧桑、浩气荡荡的历史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