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共建“一带一路”打开机遇之窗 敦煌风吹向全世界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物流散到国外,众多国家学者研究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献的丰富内涵与珍贵价值,敦煌学成为国际汉学中的显学,敦煌研究院亦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
-
甘肃省文联举办2023年重阳节老干部座谈会
秋高气爽、金桂飘香,10月23日上午,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重阳节老干部座谈会,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有为出席会议,与退休老同志一起共度佳节,共话发展。
-
兰州市举行军休老年大学欢度“重阳节”暨军休活动中心启动仪式
在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美德,营造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10月23日,兰州军休老年大学欢度重阳节暨军休活动中心启动仪式在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
-
甘肃省曲艺家协会第四届“甘肃曲艺牡丹奖”评奖结果公示
第四届“甘肃曲艺牡丹奖”于2022年9月16日发出参评通知,受疫情影响,报送日期延长至2023年1月31日。经评奖办进行资格审核及初评,共有节目奖作品25部、文学奖作品24部、表演奖50人、新人奖2人进入复评。2023年7月31日至8月2日,评委会集中完成终评。
-
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审议,这些看点值得关注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新时代新征程,文物保护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文物保护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作出修改完善,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千年廊桥古韵长(文物有话说)
中国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营造技艺,也是世界文明宝库的一大奇观。古往今来,廊桥不仅联通了山路,更因其遮风避雨的功能,渐渐成为当地百姓集会、社交、贸易、驿站的场所,深深嵌入生活,成为集体记忆的象征、地理文化的标志、浓浓乡愁的载体。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廊桥的魅力依然让人神往。
-
中国作家甘肃文学周启动暨甘肃文学八骏颁奖晚会在兰州举行
10月21日晚,兰州音乐厅华灯璀璨,作家云集。中国作家甘肃文学周启动暨甘肃文学八骏颁奖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
读者出版社《发现之旅》入围百强,投票支持!前往甘南迭山,重返“伊甸园”
经过评审专家与组委会的审读和筛选第四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100本入围作品出炉,读者出版社《发现之旅——迭山百年探险考察录》入围。
-
“书法文脉的承续”书法专题讲座在通渭县举行
书法承续传古韵,文质兼美焕新彩。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提升全县书法创作者、爱好者的鉴赏和创作水平,推动全县书画文化产业繁荣发展,10月20日,以书法文脉的承续为主题的全县书法讲座在通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
-
甘肃简牍博物馆与兰州树人中学签署馆校共建协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践行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有关精神,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10月21日上午,甘肃简牍博物馆与兰州树人中学馆校共建签约仪式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