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敦煌:走向世界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方案”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各种奇特的自然与地质环境在这里交相辉映,千年时光的雕刻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瑰宝莫高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也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
-
《云赏敦煌》中文第二十六集:神来之笔一洞天
丝路明珠,璀璨古今。人类敦煌,千年莫高。跨越十余个朝代,每一处建筑、彩塑、壁画都诉说着不朽的传奇。榆林窟第29窟开凿于西夏时期,窟内绘有衣冠相貌独具特色的西夏和蒙古供养人画像,充分反映着多民族文化艺术的交融发展。
-
《云赏敦煌》中文第二十五集:日月有常 星辰有行
丝路明珠,璀璨古今。人类敦煌,千年莫高。跨越十余个朝代,每一处建筑、彩塑、壁画都诉说着不朽的传奇。在莫高窟第61窟甬道的壁画上,二十八星宿和黄道十二宫穿插画出,布局得当、独具特色。
-
《敦煌日历2024》,龙年绝美日历来了!
千年前,古人把丰盛的想象留在了敦煌大漠的岩壁上。敦煌洞窟既承载着凝固的历史,又散发着流动的神韵。这些生动鲜艳的壁画在历经风霜之后,仍然呈现出动人的光辉,在今天仍然能够让我们一窥曾经的繁华与盛大。甲辰龙年,往昔的瑰丽想象,在《敦煌日历2024》中再现。
-
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省信访局调研
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10月8日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省信访局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厚植民生情怀,创新载体抓手,积极落实拥军优抚政策,倾情倾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全心全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
持续加大基层文博人才培养 不断夯实文物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甘肃省基层文博人才培训班在西北大学开班
10月8日上午,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国家文博人才培训基地(西北大学)和西北大学中华文化干部学院承办的“2023年甘肃省基层文博人才培训班”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开班。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白坚、西北大学文化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孙二丽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翟霖林出席开班仪式。
-
《云赏敦煌》中文第二十四集:一壁画尽众生像
丝路明珠,璀璨古今。人类敦煌,千年莫高。跨越十余个朝代,每一处建筑、彩塑、壁画都诉说着不朽的传奇。莫高窟第61窟的西壁,通壁绘有一幅宽13.45米,高3.42米的五台山图,其中不仅有城郭、寺庙、草庵、佛塔,还穿插了大量信徒巡礼、著名史迹等内容,规模宏大、丰富详尽。
-
《云赏敦煌》中文第二十三集:云想衣裳花想容
丝路明珠,璀璨古今。人类敦煌,千年莫高。跨越十余个朝代,每一处建筑、彩塑、壁画都诉说着不朽的传奇。莫高窟第61窟里,来自不同民族的女性供养人,被当时的画工们“定格”在洞窟的壁面之上,成为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
《云赏敦煌》中文第二十二集:璇玑妙像 落英缤纷
丝路明珠,璀璨古今。人类敦煌,千年莫高。跨越十余个朝代,每一处建筑、彩塑、壁画都诉说着不朽的传奇。莫高窟第320窟壁画的绘制技法纯熟,笔调浪漫、设色丰富,装饰图案更是繁华富丽。洞窟内容处处彰显着唐代独有的文化魅力,堪称莫高窟唐代艺术的代表之作。
-
甘肃各地博物馆开展欢度中秋、国庆主题活动
在2023年中秋、国庆节假期期间,甘肃省各地博物馆充分发挥各类社会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作用,突出各自优势,精心策划组织,举办文物展览、社教活动、宣传活动等,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