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敦煌,后劲有多大?
明代《沙州卫志》述“敦煌雪山为城,青海为池,鸣沙为环,党河为带;前阳关后玉门,控伊西而制漠北,全陕之咽喉,极边之锁钥。”镶嵌在广袤西北大地上的敦煌自2000多年前设郡以来扼守河西走廊西端成为中原通向西域的咽喉。
-
大力推动文物保护法落地见效
3月1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让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真正成为守护历史文脉的利器,就必须让法律条文入脑、入心、入行,大力推动其落地见效,切实转化为守护文明瑰宝的强大力量。
-
赓续历史文脉 讲好黄河故事 全面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指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
文物日历〔2025.2.28〕丨 青玉璧
青玉璧:齐家文化(距今4100~3700年),广河县祁家坪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玉璧中心有单面钻孔,表面光滑,琢磨规整。
-
文物日历〔2025.3.1〕丨 龙首玉带钩
龙首玉带钩:东汉,1969年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钩首为龙头形,钩身圆鼓,背有一圆钮。
-
张掖:春雪落祁连 山水绘新景
雪后初晴,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群山巍峨,草原辽阔,白云悠扬,如诗如画。
-
如果文物会说话|马家窑文化聚落:5000年前黄河腹地的定居生活
甘肃省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展现了5000年前黄河上游腹地,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黄河上游核心腹地关键时期的空白;成为了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的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之一,这是黄河上游发现规模最大的马家窑文化聚落遗址。
-
南佐遗址水稻遗存从何而来?研究称黄土高原五千年前气候适合种植
在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上,出土大量5000年前碳化水稻遗存,究竟是当地种植?还是贸易所购?其作为仰韶文化晚期大型聚落遗址——甘肃南佐遗址(距今5100-4700年)发掘考古研究的重要谜题之一,长期以来广受学界和社会关注。
-
文物日历〔2025.2.27〕丨 彩绘墨书铭旌
彩绘墨书铭旌:新莽时期,武威市磨嘴子汉墓群M54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上部绘有圆形日、月图案。左日图为白色轮廓,中有展翅的黑色三足乌和速奔的白色九尾狐;右月图为黑色轮廓,中有徐行的白色蟾蜍和快跑玉免。日、月图下正中墨书竖行篆体“姑臧东乡利居里壶……”等字。
-
文物日历〔2025.2.26〕丨 白玉璧
白玉璧:齐家文化(距今4100~3700年)武威市皇娘娘台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玉璧中心有单面钻孔,孔径两面大小不一,是齐家文化玉器中的标型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