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甘肃省博物馆开放管理公告
由于设备检修,甘肃省博物馆2025年1月26日至28日闭馆,1月29日(蛇年初一)起正常开放。
-
嘉峪关魏晋墓画像砖图片入选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记者近日从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获悉,嘉峪关新城魏晋墓五号墓的《牧马图》和六号墓的《采桑护桑图》两幅画像砖入选全国新修订的人教版历史教材。教材在第四单元的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和第19课《北朝的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对其进行引用,图文并茂地作了介绍。
-
在大堡子山寻找嬴秦早期文明印记
大堡子山位于礼县永兴、永坪两镇交界处,因其西南山嘴有个清代修筑的民间自卫性土围子而得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谁也未曾想到,这座在起伏绵延的陇南山地中非常不起眼的土山包,竟然埋葬着嬴秦开国后最早的两位国君;古史学界和考古学界久觅未得的西垂陵园,就坐落在山包顶部向阳的缓坡上。
-
“简”述廉洁 | 两千年前的贪污案
此简1972—1974年在甲渠候官遗址第59号探方出土,长23.1厘米、宽2.4厘米、厚0.2厘米,共三行,出土时保存情况较好,墨迹清晰,汉隶书写,笔画工整规范。为进一步研究汉代河西边塞社会习俗、物资管理以及司法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行中:如何摸清文物“家底”?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已经完成71万余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文物复查,复查率超过93%,新发现文物5.2万余处。开展文物普查,可以全面掌握不可移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走近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摸清文物“家底”,助力文物保护。
-
居全国第一,甘肃每9.6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
记者从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甘肃省新晋升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50家,三级以上博物馆达71家,新增博物馆9家、累计达257家,每9.6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居全国第一。
-
甘肃简牍博物馆展览入选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增强博物馆的优质文化供给能力,1月16日,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100个,其中“大江东去——长江水文化展”“极目楚天——湖北历史文化陈列”“变局——春秋时期的晋与秦”等20个展览项目获重点推介项目。
-
打造百亿级高原夏菜核心区 榆中县加快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春节临近,鲜切花市场逐渐升温,1月13日,记者走进了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温室大棚内,工人们正在采摘新鲜的玫瑰花,包装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对采收来的鲜切花进行修剪、分拣、包装。
-
把年味带回家,兰州市年货消费“热力十足”
办年货,过大年!年关将至,兰州家家户户忙着备年货了。1月13日记者走访兰州市商超、便利店、农贸市场、年货大集等了解到,市民采办年货的热情高涨,节日消费迎来高峰,金城大地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
李屹|以改革之帆助力文联工作破浪前行
当前,我们要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近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