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文新达 | 文艺评价是促进文艺繁荣的重要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文艺不仅要有体量的增长,更要创造质量的标杆”。文艺以审美的方式对社会生活进行写照,表达情感、认知和价值追求,给人以精神滋养、智慧启迪、审美享受。
-
敦煌壁画中的丝路商旅与文化交流
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艺术,不仅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生动展示。敦煌壁画中留下了许多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上商旅活动的丰富画面,以及佛教文化传播交流的图景,这为我们直观地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直接视觉图像。
-
如何为“仗剑走天涯”觅一把“宝剑”?汉代古人有“国标”
“仗剑走天涯”是很多年轻武侠迷心向往之的诗与远方。而如何辨识一把剑的好坏与利弊?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中国古人即已探索和总结出一整套评判“国标”,并用“八分隶书”记载于汉简《相利善弊剑册》之上,部分辨识标准和方法甚至沿用至今。
-
“简”述廉洁 | 行塞省——两千年前的走访调研活动
此简1974年出土于甲渠候官第22号房址内,呈木简6枚,下部变形残断,长16—22厘米不等,宽1.2 厘米。内容为检查部、隧守御器具和吏卒烽火品约知识的记录。该简册的出土,为研究王莽时期居延边塞的守御器种类、兵器装备以及平时的检查制度提供了翔实具体的实物资料,有重要价值。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
“河出昆仑”神话在昆仑文化建设中的驱动作用探微
中国最古老的神话地理古籍《山海经》记述了昆仑山与黄河。昆仑山是华夏民族圣山和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宇宙中心,《穆天子传》《庄子》《列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诗经》《楚辞》《史记》《越绝书》等各类文献中多有记载,常常与“西方”“远方”“通天”“世界大山”“宇宙中柱”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
这个古建筑群“削平”山顶,和秦始皇有关
从空中俯瞰,海拔1867米的四格子山的山顶被人为“削平”,形成面积约2.8万平方米的开阔平台,多座建筑基址围绕中心夯土台基对称分布,层级分明,秩序井然……这是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
-
《禹王书》:玉文化传承与创新
12月11日晚,玉文化学者、一级作家冯玉雷为西北师范大学公选课《中国玉文化》班全体学生及部分研究生代表作了题为《玉文化小说<禹王书>创作谈》的学术报告,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会长、甘肃省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组组长、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范鹏教授进行学术评议,西北师范大学化工学院李岩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蒋世强教授参与讨论。
-
炳灵寺石窟暂停开放的公告
因炳灵寺石窟近期施工原因,石窟自2024年12月11日9时起关闭,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
甘肃冬日新玩法:唤醒文物 解锁你的“考古”DNA”
甘肃冬日新玩法:唤醒文物、解锁你的“考古”DNA”。
-
陈新长:在文化里寻找笔墨语言
“可以说,敦煌书法是书法艺术的根脉所在,也是中国书法的源流所系。敦煌书法是中国书法历史传承发展的忠实记录,是现代中国书法守正创新的文化高原。”谈及缘何重启“敦煌书法”之门,陈新长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