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南佐遗址保护规划》庆阳市级汇报评审会召开
12月12日,《南佐遗址保护规划》庆阳市级汇报评审会召开,听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对规划方案进行深入讨论和科学评审。
-
活动预告 |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甘肃简牍博物馆“冬至”节气特别活动
日影渐长,候鸟南飞,又是一年“亚岁”时!甘肃简牍博物馆暖心相邀,感受冬至“消寒的趣味”。冬至和年节、寒食在古代并称“三大节”,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且冬至以后,阳气回升,万物始春。关于冬至“吃什么”,古今南北方人总有论。
-
文物会说话丨文物里的“冬天”
进入冬季,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古人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季?本期“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栏,甄选9件文物,通过有声海报与AI配音等形式,以第一人称视角,带你了解古人是如何过冬的。
-
“简”述廉洁 : 一封两千年前的司法实录
此简册名为《建武四年三月甲渠候官万岁部秦恭失鼓爰书》,是万岁部上报候官之正式公文——即关于第一隧长秦恭当赔偿守御器官鼓事的爰书。所谓爰书,就是司法过程中产生的笔录文书。
-
甘肃“四普”进行时 | 探寻历史 守护文脉——会宁县稳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在会宁的城乡大地,从饱经岁月沧桑的文化遗迹,到掩映历史深处的根脉传承,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的工作团队,存在这样一群默默奉献、不畏艰辛的文化守护者。他们手持记录本,肩扛测量仪,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与探索的热情——这就是会宁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员。
-
观中国最古老“桌游”,赏秦汉社交“顶流”
类似于今日之桌游,在东周至秦汉时期,一种被称为“六博”的社交游戏曾在古代中国流行了近千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社交游戏,六博风潮不仅曾席卷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更衍生出了当今管理学名词“博弈”中的“博”字。
-
文新达 | 文艺评价是促进文艺繁荣的重要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文艺不仅要有体量的增长,更要创造质量的标杆”。文艺以审美的方式对社会生活进行写照,表达情感、认知和价值追求,给人以精神滋养、智慧启迪、审美享受。
-
敦煌壁画中的丝路商旅与文化交流
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艺术,不仅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生动展示。敦煌壁画中留下了许多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上商旅活动的丰富画面,以及佛教文化传播交流的图景,这为我们直观地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直接视觉图像。
-
如何为“仗剑走天涯”觅一把“宝剑”?汉代古人有“国标”
“仗剑走天涯”是很多年轻武侠迷心向往之的诗与远方。而如何辨识一把剑的好坏与利弊?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中国古人即已探索和总结出一整套评判“国标”,并用“八分隶书”记载于汉简《相利善弊剑册》之上,部分辨识标准和方法甚至沿用至今。
-
“简”述廉洁 | 行塞省——两千年前的走访调研活动
此简1974年出土于甲渠候官第22号房址内,呈木简6枚,下部变形残断,长16—22厘米不等,宽1.2 厘米。内容为检查部、隧守御器具和吏卒烽火品约知识的记录。该简册的出土,为研究王莽时期居延边塞的守御器种类、兵器装备以及平时的检查制度提供了翔实具体的实物资料,有重要价值。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