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溯源甘肃|隋唐时期甘肃的科技文化成就
隋唐时期,国家相对统一安定,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甘肃的科学技术同域内其他地区一样,在这一时期有长足的进步。本文以天文历算、农田水利、金属器加工、玉石陶瓷制作以及丝麻毛纺织技术为重点,介绍甘肃科技文化的历史性成就。
-
促进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千百年来,由于丝绸之路的持续繁荣,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在这里汇聚交流发展,从而形成了敦煌多元文化的特征。敦煌文化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
结对关爱送温暖 扶孤纾困显真情——甘肃省文联赴陇南帮扶村开展结对关爱行动
10月31日,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新长带领4名机关处室负责人赴陇南市武都区洛塘镇、五马镇开展“结对关爱 · 爱心扶孤”行动,为帮扶的11名孤儿送去组织的温暖、关心和关爱。
-
首部敦煌乐舞诗画剧《乐动敦煌·盛世妙音》在兰首演
舞姿曼妙,是敦煌;古乐悠扬,亦敦煌。10月30日晚,历时近两年打造的首部敦煌乐舞诗画剧《乐动敦煌·盛世妙音》在黄河剧院精彩首演,以乐、舞、诗、画的艺术融合形式,创造性转化敦煌文化,让璀璨敦煌文化绽放时代华彩,让千年敦煌古乐奏响时代新声。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甘肃民间工艺作品展览(网络展四)
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千百年来,甘肃人民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创作了无数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民间工艺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甘肃人民的历史和生活,更彰显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甘肃省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兰州开幕
10月31日,由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甘肃省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兰州开幕。
-
地湾汉简:再现两千年前河西汉塞戍边生活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地湾遗址,位于今天酒泉市金塔县东北约150公里的黑河东岸戈壁滩上。黑河水系古称“弱水流沙”。从现存遗址的城鄣建置规模和历年历次在该处所获汉简记载可知,地湾城遗址是汉代张掖郡肩水都尉府下辖的肩水候官治所。
-
提前储水!兰州这些地方将停水33小时
为配合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生命安全保障及地下管线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经市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定于2024年11月3日22时——2024年11月5日7时(共计33小时)计划停水,由兰州泽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DN600供水管线改迁工作。
-
走近丝路文化长廊 | “彩陶之乡”映照中华文明之光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有个叫马家窑的小村庄,坐落在黄土高原深处、黄河上游的支流洮河岸边。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彩陶遗址。20年后,中国学者夏鼐将其命名为马家窑文化。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甘肃民间工艺作品展览(网络展三)
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千百年来,甘肃人民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创作了无数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民间工艺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甘肃人民的历史和生活,更彰显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