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起而行之 和合共生——56件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中意文化遗产合作再谱新篇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汉代、唐代陶俑,元代陶兽……11月8日,56件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当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和女儿劳拉共同赏鉴意大利查获并返还中方的中国流失文物。
-
甘肃省4项案例入选全国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名单
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甘肃省4项案例入选,分别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纪念馆、甘肃农业大学“‘三学三践三融入’红色文化育新人馆校融合思政课”,天水市博物馆、天水市第三中学“‘薪火相传 赓续前行’青少年系列思政课程”,南梁革命纪念馆、兰州大学“‘南梁故事进校园’思政教育主题活动”,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第一小学“‘智勇铸魂 学礼明德’思政教育工作案例”等4项案例入选。
-
纪录片《寻根伏羲》拍摄工作启动会召开
11月7日,六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寻根伏羲》拍摄工作启动会在天水召开,交流总结前期工作成果,研究部署拍摄相关工作。
-
大秦,从这里走来
秦史的开端与秦文化的萌生,曾经以今天的甘肃为空间条件。秦作为早期部族文化的发生,作为强势政治实体的崛起,以及后来成立了强盛的东方大一统帝国,是以这里作为最初的根据地的。甘肃显示出秦文化发展轨迹的诸多文物遗存和历史印记,以及存留于后世的文化影响,都体现了国家历史、社会意识和民族情感对于秦史与秦文化的长久纪念。
-
甘肃“四普”进行时 | 平凉市泾川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平凉市泾川县自2024年6月18日正式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来,通过精心组织与高效实施,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次普查旨在全面掌握本地不可移动文物的现状,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力求摸清文物家底,守护历史记忆,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
马家窑,千年彩陶映照文明之光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时间坐标定位到100年前。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来到洮河岸边,在洮阳镇马家窑村,他被新发现的一处彩陶遗址深深吸引,揭开了后世探索马家窑文化的序幕。
-
大道西行 彩墨相生——当代油画家甘肃写生展暨兰州市钢笔画协会钢笔画作品展将于11月16日开展
大道西行 彩墨相生——当代油画家甘肃写生展暨兰州市钢笔画协会钢笔画作品展将于11月16日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
-
一图读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先导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于1982年,是我国文化领域第一部法律,是文物工作的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统领性法律。2024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公布,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
文物改革进行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
万物皆可AI,当甘肃“宝贝”穿上毛衣
甘肃,这片古韵悠长之地,中华千年历史中的每一个时代都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刻下了绚烂的印记、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宝贝”,让我们一同探寻甘肃那些“宝贝”感受它们在AI技术的助力下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