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陇上石窟巡礼

    石窟寺最早出现在古印度,一般选在依山傍水、远离喧嚣的石崖开凿,以便修行者潜心静思和绕佛礼拜。随着佛教沿丝绸之路传播,开窟造像之风东渐,由新疆经河西走廊流布中华。中国开凿石窟始于公元4世纪,北魏到隋唐时期最为兴盛,唐代以后逐渐减少。由此形成石窟艺术,亦称石窟寺艺术或佛教艺术。

    2024/10/25 9:43:35 11799
  •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 | 丝绸之路上的千年石窟之旅

    石窟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甘肃段一千多公里的沿线上保留着百余处规模不等的千年石窟,是中国石窟分布最密集数量最多的省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艺术走廊、是佛教东传的重要见证。

    2024/10/24 20:17:45 11617
  • 长毋相思 长乐未央——带TA体验简牍中的顶级浪漫

    金文里的“爱”字上面是一个人张着嘴巴喃喃倾诉,下面是一个心,表示疼惜与呵护,说明“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说到“爱”,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爱情,爱情作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甚至可以跨越山海,历久弥新。

    2024/10/24 18:15:34 76587
  • 国家文物局 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农业农村领域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23〕18号)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领域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

    2024/10/24 10:16:24 58057
  • 甘肃“四普”进行时 | 甘肃省“四普”办印发普查标准补充说明及样表规范 高效推进实地调查工作

    近日,根据《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标准、登记表和著录说明》,结合甘肃文物资源特点及工作实际,甘肃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印发了《甘肃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标准和著录说明补充规范》《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范本)(试行)》,科学指导各地文物普查数据采集和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填报,全面提高普查质效。

    2024/10/23 14:58:30 16488
  •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 | 裸眼3D海报 窟窟不同,甘肃石窟各美其美

    裸眼3D海报 窟窟不同,甘肃石窟各美其美。

    2024/10/23 14:34:55 81025
  • 国宝画重点·简牍|世界传统医药日,来看汉代“行医记”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全世界独树一帜。承载文明的简卷、帛书、纸页,让中华民族古老的药方、厚重的生命智慧流传至今。

    2024/10/23 12:26:25 91366
  •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更有“烟火气”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密码,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强大动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2024/10/23 9:58:02 25211
  • 苏伯民:《念念敦煌》,回顾莫高窟走过的岁月

    作为敦煌文化的实物遗存代表,莫高窟无疑是王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被誉为文化圣殿。

    2024/10/23 9:21:20 75116
  • 敦煌石窟,何以成为多元文明的交汇点?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丝路咽喉之敦煌,这里自古就是乡个民族栖息生活之所,汉族、粟特、吐谷浑等各民族人群。在这比邻而居,热闹非几,中华、波斯、粟特等地文明,在这而碰撞出火花,中亚、希腊、古印度等各地艺术在敦煌石窟大效异彩。

    2024/10/22 16:32:25 8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