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典籍博览交流工作委员会2024年会在平凉市召开
11月4至6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典籍博览交流工作委员会2024年会在甘肃省平凉市成功召开。
-
麦积晚秋 层林尽染
麦积山石窟,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遗产点之一,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
“简”述廉洁:两千年前,戍卒们互道辛苦这样说
这是一封遗留在敦煌马圈湾烽隧遗址(玉门候官)的书信。木简一枚,出土编号79DMT10:2,简号933,长25厘米,宽1厘米,厚0.2厘米。原简基本完整,部分字迹不清,单面单行书写,共计33字。
-
祁连山与河西走廊
祁连山是匈奴语,意思是“天子之山”,在绵延起伏的祁连山北麓,就是丝绸之路的黄金地带,连接起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河西走廊,这里曾经生活着古老的羌戎等民族。
-
甘肃省文联艺术走廊丨陈顺尧写生作品邀请展
陈顺尧1972年生于甘肃靖远,就职于白银市博物馆。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甘肃画院院聘画家、白银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
11月9日-11月10日甘肃简牍博物馆2024年志愿者进行面试
甘肃简牍博物馆2024年社会志愿者团队招募报名、整理审核工作已经结束。本次招募报名200余人,在此感谢各位老师的关注与支持,现将对通过审核人员进行面试工作,相关事宜进行通知。
-
文明遇鉴 | 东西方交流的“活化石”敦煌
敦煌文化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艺术形象美轮美奂。
-
保护修复让千年石窟瑰宝焕光彩
近年来,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等文物保护部门持续加大对麦积山石窟的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工作力度,针对石窟塑像和壁画存在倾斜、松动、裂缝、空鼓、起甲等病害,积极探索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传统文物修复技艺相结合的保护修复新途径,同时加强日常巡查监测和修缮维护。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甘肃民间工艺作品展览(网络展五)
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千百年来,甘肃人民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创作了无数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民间工艺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甘肃人民的历史和生活,更彰显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
强化科技支撑 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日前,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敦煌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在甘肃敦煌举办,与会专家学者聚焦“科技支撑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主题,展开广泛交流研讨,深入探讨科技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核心支撑与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