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更有“烟火气”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密码,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强大动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2024/10/23 9:58:02 31013
  • 苏伯民:《念念敦煌》,回顾莫高窟走过的岁月

    作为敦煌文化的实物遗存代表,莫高窟无疑是王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被誉为文化圣殿。

    2024/10/23 9:21:20 76643
  • 敦煌石窟,何以成为多元文明的交汇点?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丝路咽喉之敦煌,这里自古就是乡个民族栖息生活之所,汉族、粟特、吐谷浑等各民族人群。在这比邻而居,热闹非几,中华、波斯、粟特等地文明,在这而碰撞出火花,中亚、希腊、古印度等各地艺术在敦煌石窟大效异彩。

    2024/10/22 16:32:25 87174
  • 文化中国行 | 科技赋能 长城万里有新篇

    我国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建造存续时间超过两千年,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系列报道《文化中国行》今天(10月20日)走近万里长城,感受科技助力下古老长城的壮美如画。

    2024/10/22 15:05:39 7515
  • 甘肃省文联艺术走廊丨杨东亮书法作品邀请展

    杨东亮字晓琰,别署遯盦、信庐、空斋、观风堂。1983年生于甘肃静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部书界高研班成员,九届国学修养班成员,首届文心问墨班成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甘肃书法院院聘书法家,平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024/10/21 19:44:38 19583
  •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在敦煌召开

    10月17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在敦煌召开。本届学会年会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敦煌研究院主办,旨在重申并强化科技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核心支撑与引领作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科学性、系统性原则的深度挖掘与广泛拓展。

    2024/10/21 15:24:51 19357
  • 走进天梯山 看“中国石窟鼻祖”

    在武威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上,蕴藏着无数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瑰宝。其中,武威天梯山石窟,以其千年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一颗璀璨明珠。

    2024/10/21 14:43:05 21087
  • “千窟万象 博蕴敦煌——少年敦煌说”多元融合系列社会教育项目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

    近日,“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名单公布,由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申报的“千窟万象 博蕴敦煌——少年敦煌说”多元融合系列社会教育项目成功入选。

    2024/10/21 12:15:45 71838
  •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本版邀请一线文艺工作者和各领域文化名家,以鲜活的文化实践,展现文化艺术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新气象。

    2024/10/21 11:37:32 12510
  • 守护文化根脉 激扬自信力量​——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侧记

    10月17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在敦煌市拉开帷幕。本次年会以“科技支撑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各地近500名专家学者、青年才俊以及关心支持文物保护事业的企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文物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共同探讨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传承。

    2024/10/21 10:53:30 1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