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榜罗镇会议:做出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伟大决策

榜罗重镇,红色通渭。86年前九月的一个夜晚,在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中心学校校长办公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即榜罗镇会议),会议改变了俄界会议关于在靠近苏联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方针,正式决定以陕甘苏区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榜罗镇会议旧址

榜罗镇会议使中国革命找到了一个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走向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实现新的伟大转折奠定了基础。

榜罗镇会议旧址位于通渭县城西南55公里的榜罗镇,这里绿荫环绕、松柏挺拔,会址门口青松掩映下的“榜罗会议 重大决策”八个大字熠熠生辉,打麦场上的那棵大核桃树如今枝干挺拔,树冠如盖,曾经作为红军司令部及警卫团驻地的党家堡静静伫立于此,守卫着那段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

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内景

走进榜罗镇会议纪念馆,馆内幻影成像技术模拟的榜罗镇会议场景和红军书写的革命标语、水壶、油灯、扁担等一件件珍贵文物,以及一段段讲述革命故事的史料,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真理的无畏探索。在这里,人们的思绪仿佛被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耳边响起毛泽东首次豪情万丈朗诵《七律·长征》的洪亮声音,军民在通渭县城南河滩举行文娱联欢晚会的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1935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改编后的陕甘支队突破渭水封锁线,进入通渭县榜罗镇。中央机关设在榜罗镇中心学校,榜罗镇地处通渭、陇西、武山、甘谷四县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当时的榜罗镇中心学校里存放着大量《大公报》《民国日报》《申报》等报刊资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从中进一步了解到了有关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和陕甘苏区的新情况,再次印证了从哈达铺邮局获取的报纸上得知陕北还有革命根据地的消息。

红军长征到哪里去?这是一直以来困扰中央和红军的问题。

9月27日晚,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立即在榜罗镇中心学校校长室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紧急会议,即著名的“榜罗镇会议”。

“榜罗镇会议”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的新形势,讨论了党中央今后的战略方针,进而改变了俄界会议制定在接近苏联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既定方针,正式做出了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甘苏区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伟大决策。

9月28日凌晨,蒙蒙细雨飘舞在空中,榜罗镇打麦场上的那棵大核桃树像一把巨伞撑开在主席台上方,陕甘支队连级以上干部会议在这里举行。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了日本侵略我国北方的严重性,介绍了陕北根据地红军的状况,提出要避免同国民党军队作战,迅速到达陕北集中,并向全军公开宣布: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就是在这棵核桃树下,毛泽东在陕甘支队连以上干部会上作了进军陕北前的总动员讲话

“到陕北去!”

大核桃树永远不会忘记当年1000多名红军战士在此欢呼和鼓掌的声音。

油画:毛泽东在陕甘支队连以上干部会上作了进军陕北前的总动员讲话

会上,毛泽东满怀期待地号召:“同志们,我们要到陕北革命根据地去,我们要会和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的兄弟们去。陕北革命根据地是抗日的前线,我们要到抗日前线去,任何反革命都不能阻止红军去抗日。”毛泽东的讲话,引起了与会干部强烈的共鸣。尽管秋雨淋湿了军衣,大家都冷得发抖,但每一个人都静静地聆听着领袖的讲话、憧憬着革命的未来。当毛泽东讲话结束时,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全场。

9月29日,占领通渭县城的捷报传来,这也是陕甘支队进入甘肃后占领的第一座县城。当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城东的文庙街小学接见攻城先锋连全体官兵,毛泽东满怀激情地朗诵起早已酝酿在心中的诗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0月22日,已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正式批准了榜罗镇会议作出的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到陕北的战略决策。

榜罗镇会议决定以陕北革命根据地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不仅宣告红一方面军长征历程即将结束,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个新的落脚点,使“红军长征到哪里去”这个一直困扰着中共中央的问题得到了成功的解决。

榜罗镇会议是党中央在甘肃境内召开的唯一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也是中国革命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转折点”会议。榜罗镇,也成为继贵州遵义之后,第二个正确决断中国革命发展、指明中国革命走向的“红色圣地”。

如今,榜罗镇会议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会址、陕甘支队连以上干部会议会址、17处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住宿旧居、红军司令部及警卫团驻地旧址、红军驻宿一条街、红军饮马池、朱家堡战斗等遗址,这些革命遗址依然保存着当年的原貌。

榜罗镇是古代通渭四大名镇之一,自古以来这里商贸发达,商贾云集,街道两侧全为陇中典型的单檐土木结构铺面,大约有千余家,这种铺面全为木质门窗,铺与铺相连,街上从纸张布匹到特色小吃应有尽有,异常繁华。

1935年9月26日陕甘支队到达榜罗镇时,5000余人都集中居住在沿街铺面及周围民居院内,当时,群众生活也不宽裕,住宿也很紧张,并且住在商铺中会给群众经营带来不便,这样,大部分官兵晚上抱着枪,睡在百姓铺面屋檐下,在街道上支起临时灶台,架上盛水大缸煮白菜洋芋,作为伙食,即便这样红军将士也不给群众增添负担,这种铁的纪律和体贴群众疾苦的作风,极大的感动了百姓,群众纷纷为红军杀鸡宰羊,端菜送饭。纪念馆展出的“取消苛捐杂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宣传标语,就是当年红军写在住地商铺柜盖、门板及房墙上的标语,充分说明了红军的优良作风和深厚的军民感情。

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外景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1979年通渭县完成了榜罗镇小学的搬迁,并在原址修建“榜罗镇会议纪念馆”,198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榜罗镇会议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通渭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榜罗镇红军长征纪念馆,2009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纪念馆。来源|新定西·定西日报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