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有片地区旅游热度没有河西走廊高涨,知名度似乎也不高,当地百姓去西安游玩的频率甚至比省会兰州还要高。但只有真正走进这片黄土高原才会知道,这里历史底蕴的深厚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这里就是陇东地区。
城市中悠闲自在的痕迹或许已越来越淡,在“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的乡村里却能寻得一片悠然自得。
01、义渠国在宁县扎根500年
宁县是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古郡名邑。周先祖公刘在此拓荒务农,开创基业,属周族发祥地。平王东迁后,义渠族建立郡国,定都城西庙咀坪,长达500多年。
距离宁县县城18.3公里外,瓦斜乡永吉村足够惊艳。位于永吉村南咀组的义渠百花园,规划占地1000亩,是投资1.3亿的在建乡村民俗旅游项目。2016年纳入甘肃省健康旅游发展项目库,也是重点精准扶贫旅游项目,将带动永吉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春季芝樱花海、夏季玫瑰伊甸园、秋季粉黛乱子草花海为主的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乡村百花旅游园,园内建成义渠民俗文化馆、风情烧烤园、民宿度假木屋群和庆阳最大户外婚纱摄影基地。
园内的芝樱花海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二度绽放魅力,国庆出游的朋友们别错过这个机会!
紧靠山沟的义渠百花园如遇上雨水,雨后清晨便会有重重雾气,大雾之下的田园花丛犹如仙境,这是属于大自然的清晨,天亮即可入园!
不可辜负的胃
别看宁县面积不大,美食多得令人眼花缭乱。
土暖锅
国庆天气转凉,土暖锅必须安排上。土暖锅是陇东地区民间的一道煲仔菜肴,在宁县,它既是当家菜,也称地方小吃,鸡汤或自行调制的肉汤,加入花椒、姜粉、盐、红辣椒等熬煮,之后再加进粉条、鸡肉块、酥肉、豆腐、蘑菇、木耳、黄花菜、萝卜片、等,盛入中心带烟囱、下端有火膛的铜质或砂制火锅内,煨以木炭火,边煮边吃最适合秋天。
猪灌肠
“猪肠荞面灌成排,葱蒜翻炒客就来。”说的是一种叫猪灌肠的宁县特色小吃。宁县东区的猪灌肠在整个陇东地区都闻名遐迩,那里蒸制的猪灌肠蒸得软硬适中,味道醇香,翻炒不易碎,吃起来别有风味。
炉齿馍
造型奇特、形状酷似炉齿,制作工艺考究,宁县炉齿馍的制作历史可以远溯于周代。油酥咸香的味道吃过就再也走不出记忆。
菜面
菜面是流行于宁县广大地区一种特色面食,因其面条用蔬菜揉和而成,且颜色为绿色,所以称之为“菜面”。制作菜面的步骤简单,制作前先将鲜嫩的菠菜或苜蓿下锅煮熟,再在和面时,放入熟蔬菜,进行搅拌,揉成均匀的菜面团,最后擀成面条或搓成条状,煮熟配以佐料食用,别具风味。
0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郑家沟村地处泾川县汭丰镇,属泾崇两县交界处,距泾川县城仅12公里。
汭丰以汭丰渠而得名,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西行,曾在此拴马歇息、开坛弘法;开国元勋宋任穷、罗炳辉等率部驻扎,红二十五军在此浴血奋战,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长眠于此,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漫步乡间小路,依稀可见窑洞、土坯房等原生态民居,散发着浓浓的“乡愁”。这里地处黄土高原秦陇交界处,居丝路要冲,是西出长安通往西域第一重镇,因而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少不了的美食
罐罐蒸馍
罐罐蒸馍,普天下唯泾川才有。蒸馍熟后形如小罐,靠的是城郊四五个村的井水,用别处的水却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成功。外地如要引此专利,除非将泾川的水、泾川的土、泾川的温度、湿度一并引了去。
火烧子
走在泾川的大街小巷,忽闻葱花极荃之味充满时空,人们围成一圈,密密层层,这便是看打火烧子。临街的铺面门外,架子上支着大鏊,碗大的石炭火红得发黃,案子上,大油成桶状,葱花一筛子,调料一字摆开,一个火烧子擦一把油,包两把葱花,没有大葱是万万做不成的。
泾川擀面皮
擀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的特点,是西北最具民族风味的食品之一。
泾川王母酥
“千年气接文孙驾,万里云开王母宫”,王母酥因王母宫而得名,为泾川特有名小吃。“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王母酥香醇美味、松软细腻。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和八月十五前后,颇有一饼难求之虞。
看遍高楼的都市人,需要一场属于自己的乡村旅行,田间花朵的清香,朴实农人的邀请,疲倦心灵的舒缓,这就是乡村旅行为沉陷焦虑的都市人送去的最治愈礼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