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紧紧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三年行动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紧密结合省市作风建设年活动安排,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721”工作法,通过紧抓教育宣传、队伍建设、作风效能等重点工作,推动“强转树”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管理和执法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管理队伍作风显著转变,队伍形象大幅改善。
聚焦思想教育“固基础”。持续深入开展思想发动、宣传动员,注重文化引领、共建共享,切实夯实了“强转树”行动的基础。
一是聚焦思想发动“明方向”
通过领导领学、个人自学、岗位践学等措施,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集中动员部署、持续思想动员,将全市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思想统一到推进“强转树”行动的要求上来;加强10个“市民城管”党建示范点建设,有序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开展“强转树”行动提供了思想保障、树立了示范标杆。
二是坚持文化引领“铸忠魂”
着眼铸造“忠魂”,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文化建设三年行动,重点编办《今日城管》电视专栏47期、《城管天地》报纸专栏45期,推动发展积极健康的城管文化,为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全方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2020年4月,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被市文明委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三是广泛宣传动员“造氛围”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通过广播、部门网站等途径和公园、广场等场所,积极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活动,增进了市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了解,争取理解与支持,为实施“强转树”行动、打造队伍作风、推进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营造了良好环境。
狠抓队伍建设“提素质”。聚焦规范执法提水平,注重锻炼干部提素质,城市管理队伍形象持续好转,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氛围日益浓厚。
一是大力实施队伍标准化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督导全市在编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实现“不持证、不上岗”。组织全市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深入学习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全面执行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城市管理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9月,全省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标准化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在兰州召开,兰州市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工作得到相关单位的充分肯定。
二是扎实开展“提素质、强担当”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系统全体党员干部查找、整改问题,制定并认真实施工作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制度;深化“马路办公”工作,督导整改市容市貌等方面问题约9.8万个,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工作作风显著转变。
三是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行动。充分发挥行业监管优势,推动帮扶村建设美丽乡村;全面落实精准脱贫“一户一策”要求,巩固脱贫成效、切实防止返贫;协调资金37.5万元,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突出困难,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四是全力助推城区复工复产。聚焦“六稳”“六保”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优化和改进审批服务,发放建筑垃圾准运证10100余张;出台并落实服务“地摊经济”措施,加强对沿街企业、商户的防疫指导,为促进城区复工复产提供了保障。
注重效能建设“塑形象”。坚持问题导向、长效治理、改进服务、创新驱动,着力增强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效能,有效改善城市市容,城市管理队伍形象明显改善。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攻难点。以解决市民群众反映突出的城市管理问题为突破口,突出“春节”“兰洽会”等重大节会市容环境保障,全力开展城市管理攻坚行动,2020年全市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依法拆除新生违法建设28.04万平方米、违规户外广告及门头牌匾8.96万平方米,查处乱堆乱放等行为3.65万起,城市市容明显好转,塑造了过硬的城市管理形象。
二是注重常态治理强基点。注重源头治理,深入开展道路清扫保洁、定期冲洗等标准化作业,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1.65%;在全市城区54个街道及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45%;重点加强对渣土运输的监管,综合应对外来沙尘污染,推动城区空气质量不断好转,市民满意度持续提高。
三是突出服务取向优管理。实施“清明节”等节日期间城区定点祭祀管理,推行城市环卫公厕24小时免费开放、厕纸按需提供,长效运行城市公厕云平台;持续完善立案、下派等流程,市级数字管理平台办理“12319”热线咨询及投诉约2.6万件、微信平台上报问题约 3万件;督导设置主城区背街小巷临时瓜果销售摊位2191个,促进落实早餐摊点、夜市、便民市场设置管理等各项便民惠民措施,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持续提高,城市管理队伍务实形象逐步树立。
四是积极探索创新提水平。成立了门头牌匾设置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推进城区门头牌匾设置管理提供了专业意见;探索推进共享单车及瓜果摊点信息化监管等工作,城市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建立了“红黑榜”媒体曝光机制,督促相关单位履行责任、改进不足,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及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稳步开展,城市管理队伍为民形象不断改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