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打了残疾人联合会的电话,没想到残疾人联合会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为远在新疆打工的我办理了换证手续,还给我邮递到家,真的非常感谢他们,他们可是为我解决了换证难题啊!”远在新疆伊宁务工的高崖镇高崖村村民李红武激动地说。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兰州市榆中县残疾人联合会就把“我为残疾人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四送”为载体,开展了“送农资、送资金、送辅具、送服务”等活动,以学促干,以干促成,为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
送农资,助力春耕生产
在春播备耕关键时刻,为扶持困难残疾人发展农业生产,榆中县残疾人联合会筹措资金1.5万元,购买化肥100袋,解决了33户贫困残疾人春耕施肥燃眉之急。通过对贫困残疾人农资化肥的资助,引导残疾人家庭树立发展生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信心。残疾人家属高才峰表示,一定要做好春耕生产,用实际行动来感谢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
送资金,救助残疾儿童
结合全县残疾人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动态更新相关数据,安排部署2021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提出了“认识精准、对象精准、服务精准、管理精准、资金精准、资料精准”的“六个精准”发展思路,与18家康复机构签订了《康复协议书》,做到了职责明晰、权责明确。同时,改革筛查方式,由以前的残疾人联合会集中组织筛查变为各康复机构现场筛查、入户筛查、电话筛查和交叉筛查,确保残疾儿童一个不漏。截止目前,已对排查出的53名符合转送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办理了转接手续,到定点的康复机构接受视力、言语矫治、脑瘫综合康复训练,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送辅具,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为残疾人配备最适用、适实、适合的辅助器具,在进行摸底的基础上,为全县有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开展辅具适配进家庭。截至目前,适配及免费发放各类辅助器具620件,其中轮椅250辆、助听器250例、盲杖拐杖坐便器120个。通过辅具适配,改善残疾人身体功能,方便残疾人日常生活,不仅减轻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走出家门,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营造了全社会理解、关心、尊重、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送服务,上门办证
在把握政策原则、严格鉴定标准和规范办证管理的基础上,践行群众路线,创新方式方法,加快办证换证进度。积极采取集中受理、下乡服务、上门办证等方式等多种便民措施,为重度、老龄、特困和偏远山区的残疾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切实减轻残疾人的家庭经济负担,确保广大残疾人能够及时、充分享受到各项普惠和特惠民生保障政策。截至目前,共办理残疾人证89个,换证315个,注销131个。部分残疾人由于康复治疗、外出务工等急需办理和更换残疾人证的采取“特事特办”模式,当天受理申请,当天进行残疾评定,当天审核制证,从受理申请到发放证件只需半天时间。截至目前,共办理残疾人证23个。
今后,榆中县残疾人联合会将深入开展“我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实践行动,立足部门职能和残疾人联合会实际,聚焦残疾人所需所求,紧紧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办证、维权等“急难愁盼”问题,打通为残疾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