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兰
作者:刘梅兰,河西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批评、戏剧戏曲等。
五月的张掖,阳光和煦,绿荫如盖;巍巍祁连,牡丹娇艳娴静,碧桃枝头依然灼灼其华,第六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在张掖大剧院拉开帷幕,引起不小的震动,剧场外人流如织,热情的观众一波波涌向剧院。
碧血染祁连,丹心照云天。张掖市七一剧团演艺有限责公司创排的,改编自高金城烈士在张掖营救西路军失散人员,慷慨牺牲事迹的大型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登场便成功摘落了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现场观众的心。然而,如果仅仅是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仅仅是对烈士的颂扬,《肝胆祁连》也可能会流于观众不疼不痒的熟悉感,其震撼与感触更多来自于聚焦历史时空、还原历史场景中对信仰的深刻洞悉与窥探。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主人公高精城本是一名基督徒,又是一名医者,有自己坚持坚守的信念。上世纪初,他先后在河西甘州、肃州创办福音堂医院,践行他“济世救人”信仰。他本着“救死扶伤”的信念,慨然允诺谢觉哉委托,出任甘、凉、肃三州抗敌后援会会长,赴张掖营救西路军失散人员。他以民族大义为重,不畏强暴,向驻张掖马步芳部的韩起功处索回福音堂医院,要回被俘原西路军前进剧团演员当护工;他不计个人得失,筹集药品、器械等医疗物资,免费收治西路军伤员和张掖民众,甚至到监狱救治伤病员;他不辞辛劳,带着医护人员、千方百计地寻找、交涉、营救、收容、救治西路军失散或被俘监禁人员,将他们送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再回到延安;他不顾自身安危,冒着酷寒艰险和生命危险,深入祁连山深处寻找、救治浴血奋战后流散失联的西路军战士。
一次次的救死扶伤,一次次的近距离接触,一次次震撼着高精城的灵魂。是什么使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以赴之,流血断头以从之,殚精竭虑以成之?信仰的力量!共产主义信仰的种子就这样悄悄播撒高金城心间。小四川、蔡营长、牛勇……他们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又一次次坚定着高精城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以大家为家,妻儿召唤他春节回家,他决然放弃;他临危不惧,当得知自己在马步芳密谋杀害的共产党员名单上时,仍然留在张掖继续开展营救流散红军工作;他不怕严刑酷打,拒不交出共产党员名单,壮烈牺牲。
信仰的力量,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编剧宋文宪将之贯穿始终,以巧妙的构思使矛盾尽量集中而简约,再加上秦腔特有的高亢激昂唱腔,歌舞化、程式化的表演伎艺,舞台空间和音乐的运用精妙设计,使呈现在舞台上的形象呈现出强烈的扮演感,一下将主角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又能让观众对信仰的力量有一种清晰、直观的感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