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撷珍|肩水金关汉代渔网

渔网,汉代,出土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肩水金关遗址。长500厘米,残宽80厘米。该网呈姜黄色,每个网格的菱形边长约1.5厘米。经纤维红外检测,网格主体材质为丝,由两根丝线加捻后扭绞编织形成网状,线粗0.05厘米,表面光滑。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肩水金关汉代渔网(局部)

肩水金关汉代渔网

阅“牍”延伸

汉代居延地区的捕鱼业

鱼是居延地区吏卒和民众较为重要的肉食来源。汉简记载表明,在汉代居延地区,捕鱼活动相当普遍,已成为居延地区民众维持生计的一种普遍方式,进行长途贩鱼以获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也很常见,这种情况和居延地区河流湖泊产鱼的地理条件密不可分。居延地区正处弱水下游,这片区域地势较为平坦,弱水流经的地方,会形成众多沼泽湿地,而弱水尾闾就是水域面积巨大的居延海。

黑河流域裸鲤标本

然而要从事较大规模的捕鱼活动须借助捕鱼工具。网捕就是先民们采用的一种高效率的捕鱼方式之一。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曾有较多数量的陶网坠和石网坠出土。《易·系辞》中有文:“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掌握了以网捕鱼的技术。

图源网络

虽然,在居延汉简中未有捕鱼方式和工具的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从居延地区汉代遗址出土的文物获得居延地区捕鱼方式和工具的相关信息。有学者指出,根据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的其它文物推测,甘肃简牍博物馆现藏的渔网在制作时,可能是使用织网梭从左往右依次环编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分为较粗的加捻棉线,并使用同种方式编织。我们虽然无法确定文物的原始尺寸,但从宽度方向的棉线编织物残留推测,文物原始宽度可能为80厘米,其中丝线编织部分宽度约为75厘米。

另外,同出土于居延地区的《候粟君所责寇恩事》简册中提及“又去年十二月廿日为粟君捕鱼尽今正月闰月二月”和“凡为谷百石,皆予粟君,以当载鱼就直。时粟君借恩为就,载鱼五千头到觻得,贾(价)值牛一头、谷廿七石”,则证明了在当时的居延地区就已经开始捕鱼并且有了这方面的商品兑换。

《候粟君所责寇恩事》部分简册

在肩水金关遗址还出土有木制织网梭1件,数量不少的同型制陶网坠等。在甲渠候官和地湾地区亦同样发掘和采集有数量不少的陶网坠。这些出土文物充分说明了汉代居延地区的捕鱼业十分发达。

2.jpg

肩水金关出土汉代陶网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