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西风谣:王洛宾传奇》之寻找民族音乐之根

作者:张林

朗诵:刘莲

寻找民族音乐之根

1.jpg

左起塞克、萧军、王洛宾、杜明远、朱星南

1938年春天那个遥远的黄昏,洛宾和他未婚同居的恋人罗珊来到了兰州。兰州,在地理上可称为中国的中心,在人的心理上却是边荒的西陲。

在这个地方,凝重而凛冽的黄河水带着边地音乐的漩涡从天而降,鼓鼓的羊皮筏子上飞来高入云霄摇曳动人永远年轻的野歌:

千年万年的水不干,

万万年不塌的青天,

口里的山歌辈辈传,

白勃鸽扑楞楞飞到了岸边。

歌词儿虽然听不太真切,但那种夺人心魄的异域情调和独特韵味有如一个强大的磁场,引着洛宾溯源而上,去寻找民族音乐的根。

依山傍河的兰州虽说是座千年古城,此刻却是满眼土屋,一街土腥。锈迹斑驳的寒山古刹,状如浮雕的笨重水车与亘古不息的黄河浊浪相依相伴,悠哉游哉,让人生出一种面对夕阳般的感触。天一黑,两边站满槐树的街上便没了人迹,只剩了瘆人的静,偶然会有一两个醉汉横陈,一两声狗吠惊起。蓦地,角落里有扯破夜幕的嘹亮喊声,惊出你浑身细汗,以为途遇歹人。再听,原来是来自西北各省的下苦人歇息前思乡思春的酸曲野歌。歌声一旦响起,唱和者甚众,此伏彼起,煞是热闹。

青海人的花儿似绿叶翻飞的白杨,钻天而上;陕北人的信天游如青翠如洗的竹林,又柔又韧;关中人的秦腔象满勺满碗的油泼辣子面,痛快淋漓;而西来的新疆民歌,则象黄河中凌波跳荡的羊皮筏,忽悠上来,忽悠下去,把人带入一种悬空的惊喜与惊叹之中。

兰州像是丝绸之路上一处众水相交相溶的回水湾:阿拉伯音乐带着欧洲音乐的某些特色,翻越天山戈壁,沿着细若蚕丝的丝绸之路向内陆汨汨流淌,色彩渐渐由浓郁热烈变为素雅舒缓,派生出花儿、爬山调、信天游等汉回蒙民族歌曲。秦腔调等土生土长的中国戏剧又带着黄土的厚重与绵长,漫向戈壁雪山,起到“杂交再杂交”的作用。这儿,所有西部民歌那似曾相识又形同陌路的曲调共同奏鸣;各种体系的音乐文化争奇斗艳,一簇簇,一蓬蓬,艳丽已极,一层层,一叠叠,丰盈繁硕,映出满天满地星辰般的光华。而站在黄河岸边的这位宽肩高额的青年,则又对欧洲音乐和汉民族文化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碰撞出耀目火花的时机,就这样偶然相会。

洛宾当时住在兰州炭市街49号的一间小屋里,他和萧军、塞克与下层的受苦人混在一搭,圪蹴在茶摊、烟摊和牛肉面馆里,从那里汲取新鲜的精神养分,清洗都市文化衍生的病毒。那间土屋成了他的沙龙,白天在屋前的戏台上演出,晚上探讨着艺术。他全身心地在自己的王国里指挥着跳动的旋律,跳动的生灵,活泼的文字。

不久,洛宾与一位卖葡萄干的新疆小贩结为至交。那小贩会唱许多新疆民歌,两人常蹲在小摊后哼哼歌儿,一样的衣衫褴褛,一样的粗手大脚,简直分不出谁是谁了。一支车队在他们面前停了下来,惯于用歌儿缩短漫漫旅程的维吾尔司机们洗了手吃了东西,热瓦甫一弹,唱开了。一个小伙子站起来,扬扬眉毛,丢过一个又一个眼风,唱了一首很诙谐的歌。没有用笔,洛宾就死死记下了这首歌的旋律,只是没听懂歌词。他溜到小贩身边,捅捅他:“嘿,伙计,唱的啥?”小贩汉语有点生硬,每句话的尾音总往上升“这是歌唱爱情的嘛,马车夫嘛,到了达坂城嘛,他的心上人是康巴尔汉,很漂亮的嘛,他想用扇子挡住脸偷偷亲给一下,哈哈哈……”

洛宾被感染了,拔腿就往土屋里跑,在油灯下忘情地写起来,嘴里哼着,手和脚尖随着心的节拍在空中晃晃荡荡,醉了一般: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

西瓜呀大又甜,

那里住的姑娘辫子长啊,

两个眼睛真漂亮。

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给别人,

一定要嫁给我,

带着你的妹妹,

带着百万钱财,

带着那马车来。

《达坂城的姑娘》手稿

这是三十年代传入内地的第一首新疆维吾尔情歌。

维吾尔民族有着极其卓越的音乐创造才能。其民族音乐风格之独特,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往往使人叹为观止。这个民族在通过漫长的时间隧道时,不断在自己的头脑中注入各种截然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使自身成了音乐巨子。古代塔里木盆地从纪元前到纪元后的第一个千年里主要居住着操印欧语系语言的、属于雅利安人种的民族集团。其后,回鹘民族强大起来,征服了雪地土著居民。再后来,回鹘势衰,突厥人、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万花筒似的轮番上阵称雄。这些民族不断融合同化,形成了黑头发黑眼睛白皮肤的维吾尔人,其摇曳多姿,欢快如瀑的音乐主要采用波斯—阿拉伯、中国音乐体系,这位古代西域音乐与古代回鹘音乐的女儿,浑身上下透着种族的美丽,边地的风姿。自那位非凡的中原人张骞撞开了西域国门之后,西域音乐曾一度风靡中原。此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西域与中原文化在千余年里没能再度交融。历史的门槛好像在静静地等待一个人。这个人也许知道“芝麻,开门”的咒语,也许像古代勇士张骞一样仅有一颗燃烧的心。

洛宾又结识了更多流落内地的新疆人,一首首带有异域情调的民族创作整理出来了。受过严格训练,音乐天份极高的洛宾一头扎在西域民族音乐之中,在熊熊不息的艺术之火上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他的音乐感觉告诉他,以前隐隐触摸到的那个世界现在清晰可触地摆在了他的面前,只有这个世界才能给他提供任意驰骋的舞台。现在,幕布已经掀开了一首隐约可见的细缝:

掀起你的盖头来,

让我看你的眉毛,

你的眉毛细又长啊,

好象那树梢的弯月亮。

掀起你的盖头来,

让我看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明又亮啊,

好像那秋波一般样,

……

整理创作这些民歌时,洛宾根本不知道新疆是什么样儿,他对新疆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约束的想象力和犹有神助的才气迸发,是他对民族音乐的挚爱和理解。他对几乎每一首民歌都作了重新加工,极其鲜明地体现了他自己的特点。他总是抱一把六弦琴,我行我素地拨动着,让青春的小鸟精神抖擞地飞翔,让想象的骏马嗒嗒远去,横沙、荒月、篝火、箫笛……火山爆发般的激情以独特的方式倾注在古老的旋律中。他天生是一个创造欲极强的人,老老实实地记录,无法满足他宣泄激情的需要,因此,他整理出的民歌充溢着个性的色彩,带有汉民族文化的烙印,使其更清新更活泼更容易为内陆人所接受,生命力特别顽强。

所有的歌曲都由罗珊第一个演唱。

作者:张林,供职于凤凰卫视出版中心,曾长期在西北为国戍边,其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当代、解放军文艺等刊物,深受文人学者的喜爱。

朗诵:刘莲,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专业配音16年,曾为伊犁州电视台“关注十五分”栏目配音,配音涉及广告、专题片、剧情配音、散文诗朗诵等语言工作。喜欢用诵读传递美好!

主编:仁武君(微信号Aomaya01) 

编辑:第三故乡(微信号Aomaya03)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