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退役军人系统坚持基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面向全系统、突出县乡村,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前沿指挥部作用,积极安排部署,以持续开展“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活动为抓手,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把政治建设放在基层建设首位,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对退役军人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决策机制作用,明确成员职责,规范日常运行,定期研究解决本地退役军人工作的重大问题,发挥把方向、谋大局、促改革的职能作用。
二是改善基层条件。积极争取将市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村(社区)人员和运行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积极改善场所条件,配齐必要设备,落实政治文化建设要求。通渭县将全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经费列入预算,两年来已列支170万元,专项用于乡镇、村(社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岷县年初将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目前已落实10万元。临洮县每年落实服务中心工作经费5万元,并为各乡镇服务站各落实工作经费1万元。漳县为各乡镇分别落实经费2000元,用于服务站政治文化环境建设,经过努力,全市退役军人工作机构运转更加高效、业务开展更加有力。
三是充实人员力量。全市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四级全覆盖。市、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岗到位,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市县服务中心到位人员59人,乡镇(街道)服务站配备专(兼)职人员249人,村(社区)服务站配备专(兼)职人员2299人,退役军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08人、担任村委会主任94人,村“两委”委员中退役军人数量达到614人,基层专职人员和村级“兵支书”所占比例逐步提升。
四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值班值守、文电档案、政务信息、统计调查等规章制度,定西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制定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内部管理制度11项、服务规范制度5项,梳理下发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流程图14项,登记台账模板15类,为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提供具体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多部门信访会商及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机制,县处级干部每人联系4人、其他人员每人联系3人,常态化做好沟通联系、感情联络、帮扶解困、心理疏导、思想引导等工作。
五是系统全员培训。加强对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人员的教育管理和业务培训,定西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每周定期开展“学习讲堂”,实现业务学习常态化。各县区在乡镇换届后积极
组织业务培训,在人员大调整的同时实现业务不断档。积极组织市、县两级服务中心干部参加省厅组织的各级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视频展示会和业务培训班,全面提升了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先后举办市级层面培训班4期,培训260余人次;县区服务中心每季度组织1次培训,培训人员实现全覆盖。通过培训,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六是示范创建引领。以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为年度重点任务,将其作为年度“奋进之笔”全力推动。在上年完成县区服务中心和71家乡镇(街道)示范型创建的同时,今年将其余51家乡镇服务站列入创建计划,目前已顺利通过市级初审和省级复审。今年创建工作完成后,县级服务中心、乡镇级服务站创建面将达到100%。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不断优化服务内容,积极探索服务方式,进一步推动全市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七是加强阵地建设。积极协调、整合资源,不断推动落实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活动场所,并全面营造政治文化环境氛围。部分服务站将退役军人服务站与乡镇武装部阵地紧密融合,建设融武装与退役军人服务于一体的办公和活动阵地。目前全市基层乡镇(街道)全部落实办公和活动场所,县区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平均阵地面积分别达123.3平米、102.6平米,并按照标准规范营造政治文化环境建设,构建了“军”字特色的退役军人温馨之家。
八是打造“红色”站点。立足本土红色资源,紧贴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背景,切实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打造通渭县榜罗镇等15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不断丰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文化内涵。同时延伸示范功能、发挥辐射效应,促进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整体上同进步、同提升、同发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