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24日,由兰州市民政局主办、兰州爱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兰州市“三社联动”试点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二期)暨兰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站”能力建设提升培训班(第一期)在长沙举行,来自兰州市五区三县民政系统相关负责人、承接“三社联动”项目和社工站试点街道、社工机构相关负责人及社工共48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为期一周的培训期间,通过实地观摩、现场答疑、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参访学习,先后走访了长沙市培源社工服务中心、湘雅路街道社工站、四方坪街道社工站、乔口乡镇社工站、望城区社工总站、观沙岭街道社工站、雨花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洞井街道社工站、黑石铺街道社工站。
长沙市自2018年全省实施“禾计划”开始建站到2019年12月1940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从最初政府购买岗位社工提供行政服务的1.0版本,到逐步开展专业服务的2.0版本,再到现在的3.0阶段,很好的走出了“先有后好”的本土化实践。1.0、2.0和3.0版本,指的是各地社工站项目在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上存在差异,由当地民政事业发展需要和社会工作发展水平所决定。1.0版本主要任务是补充人手,厘清情况数据,打造基层民政经办平台;2.0版本是整合民政资源,发展专业服务,打造基层民政服务平台;3.0版本是提升“三社”力量,放眼社会建设,打造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全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逐步实现1.0—2.0—3.0的迭代更新。
长沙市社工站建设由省级民政部门按每个站点14万—16万拨付资金,区县民政部门进行招标,并设立社工总站,负责全区各乡镇(街道)社工站的管理、督导、协调等工作。一是以党建引领、社工站为平台,探索出了“4+2+1”的社工站建设模式:即协助街道的4项常规服务+2项街道级项目+1个街道级志愿服务团体。优先服务街道辖区内的重点群体,在此基础上,发展以街道资源为本的特色项目模式,推动社区营造,实现社区服务创新发展。二是在资源高度整合方面体现出了独有的特色:省、市、区三级政府部门多样式、多领域进行政府购买服务,各级民政部门内部业务处(科)室,多种业务、形式灵活的投入社工专业服务购买,以社工站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促进本地区民政事业融合发展,整体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和水平,真正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望城区社工总站还将培育、发展本土的公益慈善资源视为乡镇社工站的生命线,通过“1234”工作法,即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民政领域服务资源中心点和发挥“社工+志愿者”服务圈2个平台作用,抓好老小弱困、社会治理和人才培养3条工作线,建设社工队伍、开通服务热线、搭建服务网络和创建特色站点4个品牌的打造!三是充分发挥了社工在资源链接、专业服务方面的特殊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以社工站为枢纽,调动多元力量参与提供精准化和精细化服务,以资源为基础,确保社工服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观沙岭街道社工站所开展的“禾义仓”品牌项目——社区居民自治、社区邻里互助和街道公益慈善帮扶,并成立“社企联盟”社会关爱中心——解决困难群体救助、“社群同盟”志愿者服务中心——解决社工站人手不足的问题等品牌活动,分别解决了社工站所需要的资源链接,财力,人力不足的问题!体现了社工站核心工作之一——通过资源链接解决社区问题!
此次参访学习到访了长沙市多个具有扎实发展成效的社工站,参观和学习了来自多个区不同发展特色的服务品牌,大家一致认为,此次长沙参访学习首先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及时的,对于兰州市“三社联动”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同时也为兰州市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宝贵意见。从长沙市社工站建设构架和服务成效中我们看到,社会组织的孵化和培育是社工站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极具高效性和规范性。同时,与街道社区以及各级民政部门的工作协调也是社工站健康运行的重要前提,只有处理好这一关系,社工发展才能更顺利,才能真正发挥弥补基层民政力量不足的作用,把专业服务落实到群众身上。
长沙市社工发展能够取得如此的成效,离不开思维的创新和服务框架的构建,要以此次学习参访活动为契机,紧密结合兰州实际,打造属于黄河边上的“社工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