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现将预案编制出台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全面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健全完善森林草原火灾应对机制,规范响应处置流程,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处置森林草原火灾。
二是2020年10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国办函〔2020〕99号,以下简称《国家预案》),此预案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国家层面颁布的首部预案,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国家预案》颁布,为全国各地制定本级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提供了遵循。
三是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要求,各地要完善上下衔接的预案体系,年内完成本级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编修印发工作。
二、出台目的
一是为适应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职能,着眼解决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是尽快建立上下贯通的预案体系。《国家预案》出台后,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要求各地要着眼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预案体系,按照“同步筹划、分级起草、跟进完成”的要求,尽快完成省、市、县三级配套预案。
三是与甘肃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衔接。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作为国家和各地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专项预案,按照“下级服从上级,部门服从总体,预案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作了相应修改,与甘肃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形成上下贯通、协同联动、有机衔接的整体。
三、起草过程
《甘肃省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于2020年6月开始启动起草工作,历时近1年时间,甘肃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先后2次征求各市州、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成员单位意见建议,并在网上公开征求社会层面意见建议,收到意见建议58条,经反复协调沟通,修改完善达成共识,采纳41条意见建议。之后,通过了专业机构评审、专家论证评估、厅党委讨论、合法性审查等程序。5月31日,经十三届省政府1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实施。四个原则:与时俱进、压实责任、安全第一、务实管用。
在起草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压实责任、安全第一、务实管用”的原则,按照“组织讨论、征求意见、专项评审、审核报批”步骤,通过“合、留、加”与“精、严、删”的方法进行编写。
“合”就是将《甘肃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甘政办发〔2013]18号)和《甘肃省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甘政办发〔2013]19号)两部预案合二为一。
“留”就是对甘肃省原来的两个应急预案中使用成熟的、现在仍然管用、适用的有效机制、措施、办法和在组织指挥体系、火灾扑救、监测和预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保留。
“加”就是增加了“火因火案查处、约谈整改、问责奖励”相关内容,在《国家预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火灾分级应对、指挥体系建设、火灾应急预警、信息报送、资金保障、后期处置等方面进行充实。
“精”就是在确保甘肃省《预案》的指导思想、整体框架、指挥体系、保障要素等基本内容与《国家预案》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坚持了结构的统一性、法规制度的强制性、上下左右的衔接性、行业领域的专业性、全省实际的特殊性。
“严”就是按照国家《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现场指挥机制》基本原则和甘肃省《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水平的意见》有关要求,要求建立现场指挥机制,特别强调了统一指挥、专业指挥、安全指挥,提级指挥的指挥原则。
“删”就是将甘肃省原森林和草原两部预案重复的内容、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的内容予以删除。
四、基本内容
新《预案》共9个部分36条。
(一)总则。分指导思想、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灾害分级等内容。
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健全森林草原火灾应对工作机制。
在工作原则上,进一步明确了森林草原火灾应对工作要坚持统一领导、协调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以人为本、科学扑救,快速反应、安全高效的原则
(二)主要任务。明确组织灭火、解救疏散人员、保护重要目标、转移重要物资、维护社会稳定任务。
(三)组织指挥体系。明确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扑救指挥、指挥原则及专家组。规定指挥部职责,明确跨区火灾情形及应对职责,确立“属地为主、统一指挥,协同联动、专业指挥,生命至上、安全指挥,因险设防、提级指挥”的原则。
(四)处置力量。明确各类扑火力量组成和跨区域调动地方专业扑火队伍增援时的组织层级和实施权限。
(五)监测和预警。分火险监测、火险预警。各级森防办组织公安、自然资源、应急、林草和气象等部门充分利用卫星监测、空中巡护、视频监控、人工瞭望、地面巡查等手段,及时掌握火情动态。建立会商机制,制作森林草原火险预警信息,并通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其他各种方式发布。
(六)应急处置与救援。主要分火灾信息接报、响应措施、省级层面应对工作三个方面。包括火情的首报、续报、终报要求,火灾早期处置,扑救火灾,转移安置人员,救治伤员,保护重要目标,维护社会稳定,发布信息,火场清理看守,应急结束,善后处置和省级层面响应条件、响应措施及启动条件调整及响应终止。
(七)综合保障。分输送保障、物资保障、资金保障三个方面内容,主要明确了输送保障、物资保障、经费保障的方式、程序、机制;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防灭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森林草原防灭火所需支出。
(八)后期处置。分火灾评估、火因火案查处、约谈整改、问责奖励、工作总结五个方面个内容。明确有火必查、有案必破的火因火案查处核心要求和对在火灾中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人员追究责任,对在扑火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及扑救工作结束后进行工作总结的要求。
(九)附则。明确预案管理的具体要求,规定预案编制、宣传培训、演练、评估与修订具体内容。《预案》共包括5个附件:
1. 森林草原火灾等级和划分标准
2. 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3. 省森林草原火场前线指挥部各工作组及任务
4. 省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力量编成
5. 省森林草原火险各级含义及预警措施
五、重点内容
(一)抓住核心关键,构建火灾分级响应体系。采取错级平移的办法,将《国家预案》的四个响应等级中的四、三、二级响应条件措施,直接置入甘肃省《预案》,作为甘肃省《预案》省级层面的三、二、一级响应条件和措施,确保甘肃省《预案》与《国家预案》无缝对接。
(二)完善前指设置,确保平战快速顺当转换。进一步规范前指组织架构,明确指挥要素,完善联动机制。在《国家预案》指挥部成员单位分工职责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和职责。
(三)明确扑救指挥,规范各级各方参战原则。依据国家《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现场指挥机制》,进一步细化不同力量、不同领域、不同时机、不同层级指挥权限关系。结合灭火现实要求,确立指挥原则,规范和明确参战各方在火场的责任义务。
(四)统筹扑火力量,统一进行扑救力量编成。《预案》在调动力量方面坚持“一处报警、多点调动、多线并进、编成出动”的原则,按照全省现有的力量部署、隶属关系、人员状况、车辆装备、区域位置进行统筹,根据火灾等级实际,以梯队形式,区分三个层次,科学优化战斗编成,确保灭火扑救力量可调动、指挥战斗可操作。
(五)细化信息内容,细化气象火险火情报告。《预案》对火灾报告进一步细化,区分首报、续报、终报,对报送渠道、时间、内容和报送、接报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明确责任主体、细化预警内容,规范信息发布和应对措施。
(六)突出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预案》提出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扑救工作。当森林草原发生火灾时,当地政府应及时采取有效组织灭火并按照紧急疏散方案,及时疏散受火势威胁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妥善做好转移群众安置工作,确保群众有住处、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必要的医疗保障条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