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关遗址
导“牍”
从本期开始,“简”述中国将以肩水金关汉简为主,在阅“牍”中探寻两千年前肩水金关的尘封往事。
肩水金关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城北107公里黑河东岸。遗址距河约200米,南距肩水候官遗址(地湾城)500米,东经99°55′47",北纬40°35′18"。
肩水金关是汉代张掖郡肩水都尉下辖的一处出入关卡,军事防御地位重要,是汉朝扼守弱水,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的北大门,也是河西走廊北上入居延绿洲及更北广袤区域的必经之地。
壹 发现肩水金关
玉门关和阳关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两座最著名的汉代丝绸之路上的边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两关从此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的寄托。除了玉门关和阳关外,在河西汉塞上还有其他关城,肩水金关即是其中之一。肩水金关由于不在丝路中西交通的孔道之上,不见于传世史籍的记载,直到20世纪30年代一次科学考察活动,让埋藏在漫漫黄沙之下的肩水金关重新为世人所知。
01、1927年
1927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成立,开始西北科考工作。位于汉代张掖郡居延边塞的肩水金关遗址就是在这次科考活动中被瑞典方的考古学家贝格曼发现的。肩水金关遗址名称的确定是因为在这里出土的汉简上的记载。
肩水金关汉简
1927年10月,黄文弼在土堡垒处发现了五枚汉简,这是近代以来发现居延汉简的开始。1930年贝格曼来到了中国甘肃北部的黑河流域,贝格曼在《考古探险手记》一书中记录下了发现居延汉简的情景:
坐落在一个强侵蚀山顶的烽燧和旁边房屋废墟下面,我发现有院墙的痕迹。当我测量这个长方形墙体时,钢笔掉在了地上。当我弯腰捡钢笔的一刹那,意外发现钢笔旁有一枚保存完好的汉朝硬币——五铢。于是,我开始仔细四处搜寻,不一会儿发现了一个青铜箭头和另一枚五铢……第二天从最东边开始挖掘,很快就发现了窄条的木简。这个发现使我激动不已。我们带着极为兴奋的心情又开始四处搜寻起来。果然,不一会儿就找到另几块保存更好的木简。其形状大致与斯文·赫定在楼兰古城找到的写有一篇手稿的木简一样。斯坦因也在甘肃西北部和新疆发现过这种东西。
楬与封检
02、20世纪30年代
从贝格曼弯身拾取钢笔的那时起,开启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次重大考古发现的序幕。贝格曼发现的竹片,是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遗留下来的竹简,这一发现震惊了学术界,并在之后形成了一门国际显学——简牍学。在居延地区发现的这批汉代简牍,后来被人们称为“居延汉简”。其中在金关遗址(A32)出土简牍724枚,在南面五百米的地湾遗址(A33)出土简牍2383枚。
檄
03、1971-1973年间
1971-1973年间,甘肃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又对居延甲渠候官(A8)和肩水金关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肩水金关出土简牍11000多枚,再加上1986年地湾出土的700多枚。这样,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两次在肩水金关(A32)和肩水候官(地湾,A33)出土的汉简达到15000多枚,占到了历年居延出土汉简总数的一半左右。
楬
楬
封检
牍
从汉简记载可知,肩水金关作为汉王朝在黑河通道设立的唯一关口,它无论从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无论是军事防御方面,还是开发管理居延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当时的地位绝不亚于玉门关和阳关。从肩水金关出土的纪年简看,它从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设关,一直延续到了晋武帝太康四年,时代跨度达200多年。尤其是宣帝本始至光武建武八年这105年间的简牍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说明这一阶段是肩水金关最为繁华兴盛的时期。
牍、检、楬
除了数量庞大的汉简外,在肩水金关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汉代吏卒屯戍活动的遗弃物,如1973年甘肃居延考古队在金关遗址A32范围内,共开探方37个,获简11570枚(其中未编号的1426枚),实物1311件,有货币、残刀剑、箭、镞、 表、转射、积薪、铁工具、铁农具、竹木器械、各类陶器、木器、竹器、漆器、丝麻、毛、衣服、鞋、帽、渔网、网梭以及小麦、大麦、糜、谷、青稞、麻籽等,还有启信、印章、封泥、笔、砚、尺、木板画和麻纸等。目前收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
肩水金关出土汉简数量多,文物丰富,研究价值极高。保存如此之多、之完整的汉代简牍和实物,无疑为后世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贰 复原肩水金关
金塔县博物馆供图
肩水金关其主要建筑由两座对峙的长方形夯土楼橹构成的关门、烽台、坞和一方堡等组成。楼橹长6.5米,宽5米,西侧有通到楼橹顶上的土坯台阶,两楼橹间的门道宽5米,其上部有门楼类建筑物。关门内外埋有虎落尖桩和木转射,门两侧连结夯土塞墙。关门内西南侧有黄土夯筑的坞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6米,南北宽约24米。坞内有房屋和马厩等共11间,西南角有障和烽燧。坞院西南角有方形围墙(墩院),边长约13米。北墙与烽火台东壁相接,西墙与烽火台南壁相接。北墙开门,院内有曲折夹道,两侧分布有住室、灶屋、仓库、院落等遗迹。坞院内西侧中部有黄土夯筑的平面呈正方形的烽火台一座,边长8米。肩水金关地处戈壁,紧靠黑河,常年的风雨侵蚀,主要建筑已被严重损毁。现仅残存一烽台和部分遗迹,台长宽均8米。
封检与牍
我们可以根据遗址,参照汉简里的记录,复原肩水金关,再现这座矗立于弱水河畔的汉塞边关的雄浑壮阔。
汉代肩水金关示意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