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甘肃简牍博物馆与兰州大学文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促进简牍学发展。
甘肃是简牍大省,出土的汉简占全国总量的约八成。甘肃简牍博物馆收藏的汉简超过4万枚。兰州大学文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有浓厚的人文学术传统。基于各自优势,双方将联合开展简牍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收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敦煌悬泉置遗址文物,正反面分别刻有 “忠”字与“情”字(资料图)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经过多年努力,悬泉汉简、地湾汉简、玉门关汉简等材料陆续公布,具有陈展、社教等功能的新馆正在建设中,学术人才不断汇集,但在研究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简牍学是冷门绝学,但绝不能关起门来做学问。需要打通博物馆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与高校的合作,系统研究简牍学。”
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利芳说,该院有良好的学术传统、丰富的智力资源。尤其是2020年兰州大学启动“强基计划”(古文字学方向)以来,学院发展有了新机遇。本硕博贯通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致力冷门绝学的人才。
会议现场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雷恩海说,除基础研究外,未来双方可从文学、思想史、东西交通等视角研究简牍,探寻文字背后的文化信息。来源:新华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