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才刚过去十天,疫情又卷土重来,而且来势汹汹。
仅仅11天时间,疫情已经扩散到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北京等14个省份。
一场由旅行扩散的疫情让甘肃这个旅游大省成为重灾省份之一,截至目前已有86例确诊。疫情迅速发展,比病毒跑得更快一点,是当下甘肃的首要任务,迅速作出反应。23日,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停止所有文化旅游活动,全面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关闭省内所有旅游景区、景点,关闭省内所有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演艺场所、影剧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暂停或延期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展览、聚集性群众文化活动、各类节庆活动,让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旅游活动“停”下来,防止疫情通过文化旅游行业传播。同时,全省所有旅行社暂停团队旅游,终止正在进行的旅游行程,“堵”住外省游客进入甘肃的入口,也“堵”住疫情通过旅游团队扩散的出口。
疫情防控是一场阻击战,也是一场总体战、人民战争。能不能打得赢,看的就是速度、意志和决心。明朝时期,中原地区建筑起宏伟浩大的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的入侵,千百年来如同坚实的臂膀守护着中原百姓。从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发现甘肃省内的首例踪迹到蔓延至全省的四个市州的,甘肃的各方力量齐心援助抗击疫情一线,用实际行动凝聚起了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强大正能量,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疫长城”,同样也守护着陇原人民。
我们看到了很多值得所铭记的肖像:有连续奋战12小时、在最危险的地方和病毒较量的医护人员“甘”于奉献;有在寒风刺骨的白昼黑夜里坚守岗位的人民警察让人“肃”然起敬;还有一群人,他们和医护人员、执勤民警一道,冲锋在前,带头深入社区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舍昼夜,坚守奋战在志愿岗位上,在社区卡点测温核查,热心为群众解疑答惑,帮助群众购买生活物品,“甘”胆相照……
回望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甘肃人民奋起反击,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在按规定启动和调整应急响应之后,较短时间内就遏制住了疫情蔓延,书写出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疫史诗。事实上,每一次疫情来临都是一场“大考”,既考验着社会治理能力,也检验着每个社会公民的责任担当。在国外疫情没有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危险始终难以完全杜绝。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能主动报告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相关疫情管控措施,从而不让病毒有任何可乘之机。
此次疫情之下,更需坚定必胜之心、凝聚团结之力。一群文艺工作者也以激昂的热情投入战“疫”创作,推出《加油兰州》《生命里有你是那么明亮》《情系陇原》《红马甲蓝马甲》《别怕,我的亲人》《坚信爱会赢》等抗疫主题歌曲;甘肃画院微信公众号推出“众志成城、以艺抗疫”美术作品展,西北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百校结好线上艺术展征集到国外师生为甘肃抗疫精心创作的系列画作;西北民族大学创排的战“疫”舞蹈《在一起》,用极富情感的舞蹈肢体语言展现党群一心奋力抗疫的生动场面;省歌剧院干部以亲身经历书写广大志愿者内心的悲天悯人和行动的果敢无畏。歌者深情唱大爱,舞者铿锵驱疫魔,作家泣血吟战斗,画家泼墨写英雄,是对这场文艺抗疫行动的生动写照。
连日来,甘肃艺术工作者及爱好者亦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以“艺”抗“疫”。图为《战疫之歌》视频截图。
图为俄罗斯一中学生石伊万的绘画作品图片,通过电子邮箱发送至甘肃,为故乡“疫”线人员加油鼓劲。
尽管疫情阻挡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尽管甘肃的几个城市因为疫情被按下暂停键,但疫情无法阻挡信心和希望。乐观和理性,是这个省份在疫情之下最燃最暖的一面。
10月19日,兰州一医院的核酸点,做核酸队伍排到了室外;一位大叔拿来自家的包子,挨个问排队的人,需不需要包子。
因防疫需要,天庆丽舍小区暂时封闭;但没想到一觉醒来,却发现:许多住户的阳台都挂起了五星红旗,迎着10月的风飘扬。
积极参与抗疫的出租车司机
兰州商家为抗疫人员免费提供牛肉面
面对疫情,甘肃始终勇敢:如铜奔马熔铸不朽之身,我们坚毅不变;如画像砖不褪鲜活底色,我们温暖自强;如黄河的奔流向海,我们披荆斩棘!群山坚实的肩膀自古保卫这方土地的生命,辽阔大地将我们的勇气之魂保留的纯粹,西北人浸润在黄沙里的坚韧脊梁,怎会害怕面对这一切!面对疫情的强劲攻势,我们守得住也挺得住!
来源:微游甘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