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疫情防控大战,全市126个村(社区)“兵支书”、500名“兵委员”奋战在疫情最前沿,充分发挥离老百姓最近的优势,带头抗击疫情,激活疫情防控“神经末梢”,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把好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把全局、掌总舵
党建引领聚合力
“每个在外打工的父老乡亲,虽然你们已经做了核酸检测,但风险依然是存在的。做好自我防护,保护好自己,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0月27日上午,马坡乡羊下村党支书记杨贵林在大喇叭上的告示,传达到了全村各个角落。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在杨贵林的心中,坚持就是爱家。坚持就是责任。
当“战役”号角吹响,兰州市各基层党组织“兵支书”,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头羊”作用,将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主动扛起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挑起疫情防控“主心骨”的担子,依托四级退役军人服务站,探索建立“党建+兵支书之家”模式,建立疫情防控村(社区)、社(小区)二级组织架构与联络员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基层战场成为坚实的防疫堡垒。
增力量、强联动
织密疫情防控网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兵支书”“兵委员”组织干部职工和志愿者队伍,向群众宣传防疫政策,带头开展登记消杀、测温验码、出入登记、核酸检测、秩序维持等工作,强力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管理辖区内的往来交通,维护一方净土。“再苦再累,我也不能退缩、犹豫,这牵扯到小区几万人的生命健康,牵扯到全市的疫情防控大局”这是听到他们说的最多的,当初当兵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此次能够为疫情防控奉献一份力量,是职责,更是光荣。
据了解,全市此次参与疫情防控的“兵支书”中,有曾扎根基层,服务脱贫攻坚一线,带领贫困户脱贫的老支书,有深耕基层组织建设,一心服务当地群众的老党员,也有热爱基层,年轻有为的新面孔。他们有效发挥退役军人“传帮带”和村(社区)班子一线“总调度”作用,在他们的感召下,社区干部、群众党员齐上阵,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义无反顾加入防疫网格队伍中,并带头发动爱心人士捐助,其中退役军人捐款捐物价值约40多万元。
求务实、抓落实
当好防疫排头兵
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的挑战和磨练,使他们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军人,让他们懂得自己身上背负的荣辱与使命。在疫情防控大考中,他们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工作。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们常说“虽然我已经退役,但还要保持军人本色,坚决守护人民生命安全。”
在这场战役中,全市“兵支书”一个不落,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全员坚守在疫情防控主阵地,靠前指挥、严防死守,在防控责任田上,他们到处奔波,牵头抓总、协调组织,反复用脚丈量了村(社区)的每寸土地。同时,他们不忘党员模范带头身份,在大大小小的值守点位,强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带头在核酸检测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与工作人员一起对卡点进行各点位定时消杀,对进出人员查验“双码”、体温测量、出入登记。“兵支书”已经成为防疫战场上的“主力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