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兰州市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在行动(十二)

新冠病毒突袭兰州,兰州市迅速发出动员令、吹响“集结号”,广大退役军人闻“战”而动,迅速集结抗疫一线;勇“挑”重担,交出战疫优秀答卷;敢“打”必胜,树起新时代好样子。共同构筑构筑起了一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全市人民齐抗疫的感人画面。

闻“战”而动

迅速集结抗疫一线

一是启动应急响应。疫情发生后,兰州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要求,退役军人事务领域立即启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应急响应机制,下发《关于迅速组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连夜紧急召开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议,连夜动员退役军人志愿者,连夜组织志愿者到达指定“战场”,全力按照各级部署要求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依托强大的网络媒体,市县乡村四级立即发出《关于退役军人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倡议书》,吹响疫情防控“集结号”,全市广大退役军人闻令而动、勇挑重担,不谈条件、不讲客观有序投入阻击战。市县乡村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党员干部1200人(其中退役军人340多人)带头下沉村社区“双报到”,1160个“一村(社区)一警一队伍”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7万名队员迅速归建,市县两级23支“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主动出击,560名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投入“战斗”,更有1000多名退役军人自发加入疫情防控大军,共计1.8万多名退役军人投入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开展工作人员达到6300多人。

三是精准部署到位。结合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各战线力量需求,采取“2+2”模式精准部署力量,即在职党员干部+“一村一警一队伍”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按照街道社区的统一调度,就地编入1160个联防联控小组开展政策宣传、卡点执勤、秩序维护等工作;市县“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专业力量由全市统一调派,组织在环城卡口、医院救助、核酸检测、物资保障、消杀作业、心理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迅速织密全市疫情防控“安全网”。

四是加强督导落实。为确保退役军人事务领域以实际行动服务保障全市疫情防控大局,全市建立健全督导检查落实机制,专门成立“2+8”督导组,即市级成立2个督导组,县区成立8个督导组,全天候全方位赴一线对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慰问指导检查,有力推动防控措施落地落实。截止目前,已组织慰问一线退役军人志愿者3000多人次,指导规范执勤点位230多个。

勇“挑”重担

交出战疫优秀答卷

一是稳固民心的“宣传员”。每个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组织宣传小组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增强防护意识,加强自我健康监测,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落实防控措施。同时发挥“老兵指导员”的优势,通过疏导情绪、交流情感,有效化解部分群众的恐慌情绪。先后开展宣传3000多次,转发官方信息2万多次,张贴宣传海报4200多份,组织疏导化解400多次。

二是救死扶伤的“战斗员”。全市医护专业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发挥自身特长,白衣执甲、向战前行,在最危险的地方、最危重的病区救死扶伤,在各个核算采集样本,全市近190多名医护专业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听从党的召唤,星夜兼程“逆行”抗疫最前线。累计救助危重病人4人,核酸检测采集10万多人次,保障医疗物资100多吨。

三是疫情防控的“安全员”。让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编入社区(村)防控小组,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公司开展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持,包抓楼院、村口卡点测温登记,摸排重点地区来兰返兰人员,开展大面积消杀作业,无论寒潮还是昼夜,他们始终坚守在防控一线,以饱满的战斗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执著,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据不完全统计,志愿者连续在防控一线岗位连续值守150小时,日夜奔走于2800多个公共区域,出动8840人次,组织开展防疫消杀面积达226.9万平方米。

四是物资保障“服务员”。退役军人们身体力行,有帮助社区人员搬运物资的;有保障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心理疏导等服务的,为隔离人员派送所需的新鲜蔬菜、肉食等生活必需品,帮助清理垃圾、公共区域防疫消杀;有响应号召捐款捐物的。累计连续保障隔离群众5个小区十天15万人次,捐款捐物价值72.1万元,免费提供“牛肉面”等餐饮4.1万份,朴素的爱不断温暖着这座城市。

敢“打”必胜

树起新时代好样子

一是织密红色“防护网”。支部建起来,党员站出来。兰州市委组织部印发通知,在兰州市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组建了1199个临时党支部,广大退役军人党员全部纳入临时党支部管理,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信念坚定、政治素质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势,带头冲锋、带头战“疫”,退役军人党员旗帜在一线高高飘扬,凝聚起基层疫情防控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目前,全市组建退役军人党员先锋队、突击队320个、设立退役军人党员先锋岗520个、划分党员责任区1100个。

二是传递“疫”线“好声音”。围绕抗击疫情一线永不退色的橄榄绿,全市采取“1+N”模式宣传战疫老兵的风采,即专门开设“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在行动”系列报道平台+新媒体、纸媒等多渠道、全方位报道,凝聚起全市人民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心决心。累计组织系列报道10期,中央及省市媒体报道300多篇,各大信息平台推送4000多次,宣传抗疫老兵典型事迹110人,仅新华社报道的“活跃在抗议一线的63岁兵大姐”阅读量达到52万。

三是“疫”线锤炼“战斗力”。兰州市系统组建的“一村一警一队伍”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首次大规模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边开展工作边完善机制,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边运行边形成战斗力,形成了应急响应、运行机制、编组方式、“战斗”模式等8个方面54项内容的制度机制,为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队伍提供了成功经验,真正在实践中实现从组建到形成战斗力的重大转变。

四是树立“兰州品牌”。在疫情防控紧要关头,全市广大退役军人志愿者“拉得出、顶的上、保的好”,忠诚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使命担当,危难时刻冲锋陷阵、勇挑重担、敢打必胜,有多次白衣执甲、向战前行的ECMO应急保障组成员卢安东,有被战友们称作“拼命三娘”的程林燕,有开展大面积消杀作业的方舟救援队,有退役军人捐赠的暖心牛肉面,也有坚守“疫”线,甘做一颗颗“螺丝钉”的老兵们,他们成为兰州疫情防控一线的“硬核力量”,成为文明创建、基层治理等方面的重要力量,受到社会一致尊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