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城,曾是迷一样的存在,又迷一样的消失。空留下诸多谜团与遗憾,任后人猜测。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一片戈壁滩上,有一座古城,被称为“楼兰第二”。它就是永泰古城,又名“龟城”。
图片:同程验客
“龟城”何来?
许多人对永泰古城好奇,是因为它独特的造型。从空中俯瞰,城墙堡垒在大地上勾勒出了一只巨型的“金龟”,静卧在戈壁滩上,400年来一动不动,仿佛在漫漫岁月中,陷入了悠长的梦境中。
城呈龟形,与它的来历息息相关。
明朝时期,永泰古城所在的地方,地处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交汇的前沿地带,还属于边疆地区。明朝政府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在这里修城筑堡,建成后就成为了西部边陲的一个军事要塞。这里也是兰州参将驻扎的地方。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暮春三月,永泰城开工建设,到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六月,一个城围周长1.7公里,高12米的城已经完工。整个工期一年零三个月,以当时的基建水平,应该也算快了。
“一门为寨,二门为堡,三门为池,四门为城。”建成后的永泰城有炮台12座、城楼4座,城下有瓮城、护城河,城南北两侧分别指向兰州和长城方向建有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高城深池,森严壁垒,有人将之称为明清军事要塞样本。
整个城平面呈椭圆形,向南开的城门有内外门,形似龟头,4个瓮城,形似龟爪,5座渐次远去的烽火台,形似龟尾。这样的设计,不仅完美地将军事防御设施,融入到了城市建设中,而且也使得城市造型别具一格。
中国历来有龟崇拜传统,将永泰古城建为龟形,其时是否还出于此意,或是取其坚硬不可破之象征,答案待人求证。
图片:同程验客
永泰古城里有什么?
走进永泰古城,就像一脚踏进了历史时空。那历经风雨的百年城墙,被毁坏的瓮城遗迹,以及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沧桑。
根据相关记载,永泰古城曾驻有士兵2000多人,马队500人,附属设有火药场、草料场、磨坊、马场等机构。城墙内边修有马道,城南有太极圆池,一为汲海,一为涝池。南面曾建有李汶将军的公馆。
这位今天令许多人陌生的将军,曾任明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率七路之师十万之众,在景泰松山(寿鹿山和昌岭山)一带发动松山会战,收复失地两千余里,还主持修建了东起黄河索桥渡口,西至古浪土门的新长城。
古城南一里处建有演武厅和教场,占地300亩。教场之南还留有一条长约6里的“龙沙”(山丘),“龙沙”之上架有炮台。可以想象,当年驻守的戍边将士,每日在这里练武点兵。只是,阵阵喊杀声,早已被朔风吹散在大漠戈壁。
在古城的西北7里处设有军需草料储存处,城东南15里的骟马沟是当时的牧马场地。如今,行走其间,依然能够寻觅到这些军事设施的痕迹,大部分城墙、城门保留完整。另外,你也能够在古城里看到两座保留下来的清代民居,还有一所民国时期的小学。
随着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景泰一带也从边疆变为内地,永泰古城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昔日的军事防御要塞,又成为了村民聚集的村落。一个从历史中走来的“城中村”。
图片:同程验客
即将消失的古城?
人们将永泰古城称为“楼兰第二”,除了它同为古城外,更传递了一种担忧,那就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像楼兰古城一样,彻底走向消失。
大自然的风吹刀割,是对古城最直接的凌迟。西北旷野的风雨,一粒一粒地侵蚀古城的肌肤,想将它带进历史的云烟中。
再加上过去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使得古城的生存坏境,更加恶化。古城人口也急剧锐减,到今天大概已不足百人。
少了烟火气息的古城,在落日余晖下,更显萧条落寞。那被夕阳拉长的影子,欲说还休,把孤寂与苍凉,悲壮与雄厚,全部装进深深的沉默里。
牧羊的老人,赶着羊群,穿过厚重的城门,走向家中,亦或那望不到尽头的原野。若非走近那段历史,谁又能想到,这里还曾有过金戈铁马,战旗猎猎,号角声震的昨天,藏过一个王朝最后的荣耀?
多少铁血男儿,为了保家卫国,从那道城门走向战场,又有多少将士,身死沙场,马革裹尸,再也没能经过那道门,回到这座城。
只有走进,你才能读懂,永泰古城的盛与衰,悲与喜。
楼兰古城已成为一片废墟遗迹,经历了岁月沧桑的永泰古城,会步它后尘,最终化作后来人脑海里的一个问号吗?
走吧,去看看永泰古城,看一眼,少一眼!来源:同程旅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